日本保守派相信,保留了民用核项目,就保留了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这部分人的幕后活动,被认为是日本政府就“弃核”议题态度反复的原因之一。
列装核武器,在日本宪法中是不可触碰的禁区,在公众舆论中则不然。近来,部分西方媒体注意到,日本民间反核声音虽日益高涨,部分政客考虑到核电站能为核武器提供原材料,坚决主张日本应保留民用核项目,以便向外界传达“隐性威慑”。今年6月,日本政府修改《原子能基本法》的动作,也被视为朝“核能军用”方向迈出的敏感一步。
福岛核泄漏事故后,日本政府就民用核项目的存废,态度出现反复。很多保守派人士,包括部分有影响的政治领袖、评论家认为,国家安全与公众的抵触情绪是两码事,现在可以不发展核武器,但不能彻底放弃这方面的选项,至少,日本应保留制造核武器的潜力。
核武器与民用核项目并非泾渭分明。核电站经特殊改造,即可生产核武器所需的高浓度核燃料,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对伊朗宣称的民用核项目始终放不下心。出于同样的考虑,日本保守派主张,核电站废不得。“拥有核电站……能向外国表明日本能制造核武器。”前防卫厅长官、现自民党议员石破茂表示。石破茂同时强调,在朝鲜明显有发展核武器意向的情况下,日本不能继续就核武器问题遮遮掩掩。据称,他的立场在日本政界不乏拥趸。
类似的言论让反核人士深感不安,后者最近出版的新书《福岛核项目》,明确指出日本政府迟迟不肯“弃核”是出于军事动机,这种“歪心”一直隐藏着,现在终于暴露出来。美国《华盛顿邮报》则在报道中提到,今年6月,日本修改了1955年《原子能基本法》,在原有的“利用核能为人类健康、财富等目的服务”的条款后加入了一条“(服务于)安全保障”,让外界不禁猜测:东京此举意在挑战“无核三原则”,为核能的军用化实施“火力侦察”。
九州大学教授仁吉冈曾在福岛核泄漏事故调查委员会任职。他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透露,福岛事件后,确实有不少人担心发展核能会导致更多危机,但“挺核派”中的许多骨干,事实上都对发展核武器持赞成态度,只是没有就此公开发声。他们的逻辑很简单:核武器能够极大地增强威慑力,为日本在谈判桌上争取更多砝码。特别是在邻国或拥有或在发展核武器的情况下,日本更没有理由放弃这种从技术层面可行的威慑手段。
这并不是日本国内支持核武器的声音首次抬头。上世纪60年代以来,“挺核派”的势力就开始在政界扩散,只不过相关讨论多在幕后进行。去年,日本广播协会(NHK)通过公共档案调查获得的解密资料表明,1966年,东京在中国核试验成功的背景下,曾做出“十分有必要研发核武器”的判断,最后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不了了之。解密的会议纪要还显示,内阁曾在1964年、1966年、1967年多次讨论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的利弊,因为一旦签署将对日本发展核武器十分不利。最终,日本政府还是在1970年签了字。
尽管从未试爆过核装置,日本一直被视为有能力制造核武器的国家之一。观察人士分析称,日本国内核设施储存的、已经过分离的钚多达45吨,足以满足生产上百枚核弹的需要。日本的核武器制造能力究竟如何?比较权威的说法来自前首相中曾根康弘2004年出版的回忆录,他在防卫厅长官任上曾展开秘密评估,结论是:这个时间不超过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