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塞夫遭遇过酷刑折磨,卢拉有过牢狱之灾,卡多佐则被迫流亡海外。巴西的前两任总统和现任总统,都在1964-1985年的军政府统治时期吃尽苦头。
据统计,在长达21年的军事独裁统治期间,巴西共有约400名政治犯或遇害、或失踪。已进入民主政体数十年的巴西,是时候还历史一个公道了。
但与其他南美近邻相比,巴西在重审独裁统治罪行方面,可是“慢了好几拍”。阿根廷在其专制政权于1983年垮台后,很快就采取行动起诉了有罪军人。智利最高法庭在2004年宣布,使人“失踪”罪不可赦。乌拉圭也先后针对赦免法进行了两次公投,尽管公众意见是继续保留,但议会仍在去年10月推翻了赦免法案。
巴西却截然相反,保留了1979年通过的“大赦法令”并沿用至今。该法令原本意在使流亡国外的异议者不必担心回国后遭起诉,却不幸沦为前军政府官员的保护伞。
国际过渡司法中心的冈萨雷斯认为,巴西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这个国家向民主转变的过程迟缓且受到了操控。尽管已倒台,巴西的军政府独裁势力并没有如阿根廷那样彻底崩溃,也没有像智利前独裁者皮诺切特那般,面临着其他国家的起诉。在巴西,即使今天,新旧势力的博弈依然若隐若现。
当年的极权政治之所以能仍有余威,是因为它成为了推进巴西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巴西在军人专制时期实现了经济奇迹,执政的将军们因此被铭记史册。
正因如此,尽管美洲人权法院认为,巴西的大赦法令违反了巴西在《美洲人权公约》中应承担的义务,去年巴西最高法院仍然坚持不调整该法令的司法解释。如此一来,即使真相委员会调查出当年的暴行,也无法在司法程序上对犯人提起诉讼。
即使无人受惩,人们还是希望了解当年的真相。大赦国际巴西区负责人罗杰认为,“在一定时间节点,一旦整个社会的环境成熟,某些变化必然发生”,“我想巴西已具备了变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