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伦敦,里约再见。随着伦敦奥运圣火的熄灭,巴西这个下届奥运的东道国正吸引世界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光。
而同样吸引世人关注的,还有巴西当下正在审理的史上最大胆、最骇人听闻的贪污案。在被揭露7年之后,这一案件终于在近日开庭审理。
这是巴西最高法院首次审理涉及如此之多被告的案件,它因此被当地媒体称为“世纪审判”。
38名被告,600多名证人,贪污、洗钱、不当挪用政府资金等上千条罪名,5万页的卷宗,整整一年的审判准备,预计将持续40天的审判……包括部长级官员在内的前总统卢拉政府成员挪用公款收买国会议员的案件,近日开审。
不过,7年后的今天,执掌巴西权柄的,依然是前总统卢拉所属的劳工党。因此,对这起贪污案的审理,也使现任总统卢塞夫的政府备受关注。
“世纪审判”或影响2014年大选
这起贪腐案件最早在2005年爆发,当时,它重创了巴西前总统卢拉受人欢迎的形象。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涉案成员,是卢拉总统的幕僚长约瑟·迪尔塞乌。他被认为是整起案件的主谋,涉嫌在2003年至2005年间,每月向数十名国会议员行贿1万美元,以换取他们对那些于政府有利的法案的支持。
除了迪尔塞乌和卢拉政府的财政部长帕洛奇两大高官涉案外,还有约40名劳工党的高级党员在议会的调查之后面临司法程序。他们一度被劳工党的政治对手戏称为卢拉与“四十大盗”。
这是自1985年独裁统治结束之后,巴西爆发的最严重案件之一,在当时几乎令卢拉政府崩溃。
迪尔塞乌用来行贿的钱,据信来自虚假的银行贷款和政府的广告预算。一些银行家和广告公司给他提供金钱帮助,以换取和政府的联系及相关利益。因此,如今被告席上坐着的,并不止是政客。
但迪尔塞乌直到辞职前都一直坚称,自己是清白的。“我会辞职,但我要重申,我会带着干净的双手与清白的灵魂离开。”他当时说。
此外,一些承认收受了这笔钱款的国会议员则表示,这笔钱的作用并不是换取对政府政治上的支持,而是竞选债务的一种偿还方式。与欧美等民主国家对政治人物的要求不同,在巴西政坛,政治人物普遍会对竞选资金的来源与其个人债务保密。
现年66岁的前总统、劳工党创始人卢拉并没有牵涉入此案,他目前正处于咽喉癌化疗后的恢复期。在丑闻刚刚被揭露时,他对巴西人说,这一案件令他感到自己“被背叛了”。
现在,最高法院的一名法官通过媒体声称,卢拉在今年5月曾与他会面,希望能将这一案件的审判拖延到10月的选举活动之后。卢拉承认有过这次会面,但否认自己对法官提出过这样的请求。
“如果他还是总统,这种行为已经可以构成弹劾的理由了。”另一位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这样评价这位至今仍深受尊重的前总统的行为。
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说,案发一段时间之后,卢拉对这起贪污案的评价,就已经换成了“劳工党只是有着与其他政党一样的做事方法”。
澳大利亚《先驱太阳报》说,这场审判无疑会影响今年10月的市政选举,进而影响2014年总统大选。乌拉圭的南大西洋通讯社则认为,这场重要的审判恐将毁掉卢拉多年打造的声望,他不但对这起丑闻反应缓慢,还为一些被告辩解,这将影响到他在2014年寻求重选总统的计划。
“最初挑战这一体系,最后却好像被同化了”
这起贪污案在当时对劳工党造成了严重的伤害,也影响了该党在议会和地方选举中的席位。但是,卢拉最终从这起巴西有史以来最大的贪污案中幸免,并且至今在民间保持着很高的声望。
这得益于巴西经济的增长,与他发起的颇受人民欢迎的社会项目,这些计划扎扎实实地帮助了数以百万计的最贫困的巴西人。
这一贪污案没有成为卢拉政敌把劳工党拉下马的利器,不仅是因为前总统卢拉的声望,也源自巴西贪污成风的历史与现实。巴西的政治历来腐败,面对太多类似的贪腐行为,卢拉的最大政治对手——巴西社会民主党,甚至都没法拿它来说事儿。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违法行为已经普遍到令人觉得平淡无奇的程度。据说,巴西人对政治人物贪污所持有的态度是这样的:“他是贪污了,可他也把事情做好了呀。”
英国《卫报》曾评论道,巴西政治的一个明显的矛盾之处是,许多政治家的观点听起来像是左翼的,可这个国家却仍然是世界上最不平等和最不公正的国家之一。劳工党就是由一群来自左翼工会与从前在巴西独裁统治下坚持战斗的游击队员成立的。
“劳工党最初是挑战这一体系的,现在看起来却好像是被其同化了。”2006年,在卢拉开始第二个总统任期前,英国左翼报纸《卫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说,“即便卢拉可以再次当选,这政党也一样已经消亡了。”
圣保罗大学的政治学家摩西认为,巴西的贪污情况太严重,像传染病一样感染整个机关、社会,改变人民的价值观,最高法院的这场审判,是表达出“不能让贪污继续”的立场,还是表达出“贪污没什么大不了”的立场,都会对巴西社会产生影响。
巴西利亚大学的一名政治学家也表示,假如38名被告的罪名全部成立,就是对巴西政坛宣告,贪污一定会遭到法律制裁;反之,巴西的法治与司法权威将荡然无存。
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8月7日报道,若罪名成立,这些被告最高将被判处45年监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