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美国国务院就南海问题发表声明,将南海局势紧张的责任加在中国身上,对于美国国务院的“信口开河”,中国外交部给予了及时的回击。南海问题自黄岩岛对峙以来热度不减,今年东盟论坛因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立场不一,未能发表联合声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压力小了不少。美国国务院的声明则意在炒热南海问题,配合美国回归亚洲的战略部署。
在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的前一天,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与其他四位参议员提出《南海问题决议案》,督促中国以谈判的方式解决南海争端。美国并不是南海国家,但是在南海问题上表现越来越积极。自2010年希拉里在东盟峰会上高调回归亚洲以来,美国已然成为南海形势演变的导演。
美国声明在南海争议中“不选边”,其真意在于不深度介入争端,或者军事对抗之中,在这个前提下,将南海塑造成牵制中国的关键棋子。《南海决议案》中明确提出,南海是亚洲水域的“要害部位”,南海是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咽喉,南海更是中国走向海洋的必经之地。当中国海军不断强大的时候,美国关注并炒热南海问题,其用意很明显。
美国曾经在越南摔过大跟头,面对错综复杂的南海形势,美国不会贸然介入其中。因此,“不选边”的表态使之成为旁观者,但是决不是局外人。黄岩岛对峙之际,美国否认黄岩岛在美菲军事同盟范围之内,避免与中国面对面对抗。美国不想被小国所牵制,在国际政治中,小国戏耍大国的例子屡见不鲜。当大国之间形成均势的时候,小国就有了四两拨千斤的机会。如果美国深度介入南海问题,与中国形成对峙的格局,那么小国就有了牵制大国的机会。美国一方面有遏制中国的冲动,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形成了深度复合依赖。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动作与声明,也折射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
南海风云变幻,既给中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也带来了改变困局的机遇。中国近期设立三沙市,形成了地级市建制的行政管理机构;此外设立了三沙警备区,这些机构的建立是中国有效管辖南海的开始,也是落实中国在南海主权的有力手段。中国在南海的战略困局,在于有效管辖与治理不足,军事权威没有嵌入到南海秩序之中。今年以来,南海上空阴云汇聚,危机不断,在你来我往的较量中,逐渐形成了新的交往模式。
以目前的形势而言,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会更加强硬。在这一点上,无论美国还是南海周边国家,都存在着误判。每次海上危机都是国民海洋意识的启蒙,中国国民海权意识的觉醒,已经让南海问题无法“搁置”或者尘封起来。一百多年前美国海权的崛起,海上贸易与海权意识推动美国海军快速现代化,今天的中国也是如此。中国已经是世界贸易大国,海上通道安全关乎中国经济的成败。因此,西太平洋地区的海洋秩序面临重构。
中国海权的发展改变了西太平洋地区既有的秩序,这也是美国在南海与东海问题上频频发声的根源所在。无论东海还是南海,都是中国进出大洋的必经之路。借着钓鱼岛争议,美国加强了在第一岛链的军事部署,最新型的战斗机和运输机进入驻日本的基地。南海地区的争议,为美国提供了廉价而关键的棋子。菲律宾和越南频频向美国示好,美国国防部长历史性地造访越南的金兰湾,并表示美军重新部署亚太需要类似的基地连成网络。
美国调整全球战略,军事力量向太平洋地区倾斜,在重心转移的时候,需要新的军事盟友予以支撑。从这个意义上讲,南海是美国不可多得的一个战略支撑,美国也不确定对南海问题的介入会有多深。因此,美国在南海的战略还在形成之中。美国国务院就南海问题发表的声明,更大程度上是一次“试水之举”。此举已经遭到中国的阻击,无论外交部还是官方媒体都给予严厉批评。
在权力格局发生转换的时候,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经历一个痛苦的“磨合期”。摩擦与争议或许是家常便饭,但是需要形成一个共识:彼此不要触碰对方的底线。美国是全球性霸权国,长期以来,美国的战略重心在欧洲和中东。在西太平洋地区,日本和韩国是美国的主要支撑,在南海地区,越战结束之后,美国介入并不深。因此,美国还需要一段时间去了解南海的复杂局势。当年惨痛的越南战争,就是“多米诺骨牌效应”教条的恶果。有了前车之鉴,美国在南海地区会更加谨慎。对于这一点,越南和菲律宾似乎考虑不足。
南海是中国走向大国的跳板,中国目前最急需的是将主权权威贯彻到南海地区,以一个地区安全公共品提供者的身份,着手建立新的南海秩序。
(本版言论不代表本报观点,仅供参考。文章均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