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7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奥运已成“纳税人埋单”的巨型商业活动

译者 黄义务 《 青年参考 》( 2012年07月25日   40 版)

    伦敦商学院的《商业战略评估》期刊最近一期专门辟出版面,评述7月底开幕的伦敦奥运。如果你像许多英国人一样,不满奥运会巨额花费,那么该期刊的评论对你的情绪不会有什么帮助。

    该评论包含了国际奥委会前市场营销主任迈克尔·佩恩的一段让人透不过气来的描述,讲的是伦敦如何“真正赢得奥运会”:“伦敦竭力向国际奥委会做出各种必要保证,包括来自政府的关键金融承诺。一开始,时任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不愿签署保证。实际上,后来有人劝他,若不签伦敦就绝无胜算,他这才签字。此后,这些保证一再被提及。”

    去年底的一份议会报告称,那些保证如今相当于110亿英镑,大部分投资于基础设施,包括场馆、奥运村建设。这些投资照理会振兴东伦敦。有的则用于营销,比如征求适当的宣传标语。

    另外还有一大部分用于奥运安保。剩余款项则用于现有建筑的拆迁等。显然,研究奥运会筹备工作可以学到商业教训,但这不等于奥运会这门生意值得承接。

    现如今,世界各个城市争夺奥运主办权主要出于两个原因:一是为争取更多公共基金,用于长期基础设施建设。比如,2010年冬奥会主办城市温哥华,争取到国家资金修建一条机场列车线以及一个奥运村,后者在赛后成为一套环保公寓。二是为了提高城市声望,特别是为吸引国际投资和旅游——显示举办城市是一个“全球城市”。伦敦在这方面几乎不需要帮助。1992年的西班牙巴塞罗那被视为利用奥运会成功打造城市形象最成功的案例。

    但是,利用奥运会来实现上述目标的做法既低效,也存在风险。看看温哥华位于东南福溪边上的漂亮奥运村,在建筑商破产后成为当局的一大问题。至于品牌管理,不妨看看美国亚特兰大。

    当时亚特兰大急于塑造国际大都市形象,但1996年奥运会后,人们记住的却是交通混乱、计时故障和像挤出的牙膏的丑陋吉祥物,还有当地同性恋恐惧者的爆炸袭击。现在比起1996年,亚特兰大有了更多移民,新近又修建了一座国际机场,但奥运会只为其博得个“全球失败者”的名声。

    正如评论指出的,体育与商业的互相取悦在奥运会登峰造极。虽然外表看起来是专业比赛和公共利益,但奥运会已演变成物资保障、市场营销的巨大的商业事业,而且参与这项商业的公司和个人获利良多。

    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罗姆尼的务实声望,就是来自2002年举办盐湖城冬奥会的经历。商业和体育在奥运会完美融合,包括运动员的励志成功故事、教练员出色的领导能力、品牌宣传,以及观众席包厢内的社交活动。

    但是,如果公司及其高管对奥运会如此感兴趣,为什么账单要由伦敦纳税人来承担呢?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

分享到:

 

美国“怕麻烦一代”很“宅”
德国:分也爱裸体,合也爱裸体
奥运已成“纳税人埋单”的巨型商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