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经济大幅减速,其工资水平仍在迅速上升,很多企业遇到招工难。这表明劳动力市场出现结构性短缺,或将有助于中国适应较慢的经济增速,同时增加消费者对外国商品的需求。
作为劳动力市场从紧的反映,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同比名义增长13.0%,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同比增长14.9%。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对91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的缺口创下纪录新高。这意味着失业率很低。
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从紧,和美国欧洲令人堪忧的失业率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北京不急于推出类似2009年实施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
2009年时,国际贸易崩溃,迫使中国沿海地区工厂大规模裁员,同时多达2000万农民工涌回内陆农村老家。对社会动荡的担心促使政府大举投资高速铁路、公路等项目,以支撑经济增长。
到目前为止,全球经济放缓的程度,远不及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2009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是600万左右,农民工就业数量也有所增长。
不过,工资上涨也会带来风险。中国工资增长的起点非常低,但速度非常快。按照目前的速度,到2015年民营制造业的工资水平,将是2011年的两倍,到2017年将达3倍。这会削弱制造业竞争力,同时影响在中国前期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出口。
事实上,波士顿咨询公司计算后发现,在考虑到生产率差异后,今年中国工资水平可能将超过墨西哥。
向工资水平更高的阶段转型,使服务业产值和国内消费发挥更大作用的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这一过程将持续数年,而不是几个月。
转型结果对于中国经济迅速变化过程中的赢家和输家都将产生后果。工资上涨在令中国商品丧失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会提高中国对消费品的进口需求。
到目前为止,中国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受益者,是铁矿石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等大宗商品出口国,以及德国这类先进机械制造国。在将来,美欧高端消费品生产企业可以从中享受更多好处。
国内出现的种种变化也有利于中国。人口学家说,中国劳动力规模已趋于稳定,到2015年左右将开始收缩,从而加剧企业对劳动者的争夺。
中国致力于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使雇主不得不给拥有更高技能的工人加薪。中国还提高了离职补偿金标准,这会使用人单位只有在业务严重下滑时,才选择裁员。
以往,高增长是为每年数百万新增年轻劳动者创造就业岗位的必要条件。过去30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约为10%。如今在中国寻求更侧重服务业增长之际,涌入就业市场的年轻劳动者却在枯竭。
这有助于解释,为何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GDP增长率降至7.6%,较2007年二季度14.8%的高点几乎减半之际,却鲜有裁员的报道。也正因为如此,中国领导人看起来对经济增长的放缓更乐观。资深官方研究人员陈东琪说,中国潜在增长率已下降。他还说,7%~8%是经济增长率的新常态。
美国彭博新闻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