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全球金融系统发病,短期而言谁都躲不过去
■2008年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使一些亚洲国家在抵御冲击方面的能力大不如前
■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将受更大冲击
■由于本地金融体系较封闭,中国大陆的免疫力更强
希腊选举结果可能缓解了有关欧洲金融危机向亚洲蔓延的担忧情绪,至少暂时如此。但随着西班牙问题的发酵(西班牙借款成本6月19日再度飙升),而且希腊需在9月份前大力减支以满足救助目标,许多人都在猜测:一旦欧洲经济和金融系统最终崩溃,亚洲哪一个国家将暴露在最大的危险之中?
亚洲国家受灾程度将不尽相同
2008年金融危机的经验表明,虽然全球经济遇挫时,亚洲国家往往无一能幸免于难,但受灾程度不尽相同。这取决于哪些国家与世界其他地区有最多的贸易和金融往来,以及哪些国家用高额外汇储备、充盈的国库和存在降息空间的央行,最好地武装了自己。
总体而言,与西方国家相比,亚洲经济体采取降息和削减政府开支等应对措施的空间更大。但2008年后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使得一些亚洲国家在抵御风暴冲击方面的能力大不如前,特别是印度、越南和日本。
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吉拉姆称,如雷曼兄弟事件反映的那样,当全球金融系统发病,短期而言谁都躲不过去。
分析师们表示,如果希腊无法履行承诺并退出欧元区,或者西班牙和意大利最终提出一个欧洲负担不起的救助申请,那么欧洲经济和金融系统仍有可能最终崩溃。
在这种情况下,亚洲股市和本币汇率将下跌,国际贸易往来将陷于停滞,对消费者和企业的信贷将枯竭,经济将放缓。
一旦欧洲经济崩溃,诸如新加坡、香港、韩国、日本、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这些最依赖贸易的亚洲经济体,可能要受到更大冲击。韩国汽车、智能手机等产品的出口,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0%。而对台湾而言,这一比例更高达70%。
苏格兰皇家银行经济学家桑杰·马舒尔称,欧盟仍是亚洲地区的巨大出口市场,而且难以被其他出口市场取代,至少短期内是这样。
依赖国际银行融资和投资的经济体,也将感受到切肤之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在2008年危机期间,外国银行对亚洲地区的贷款每减少1%,亚洲本地银行就将跟进减少0.6%,使得小型企业和出口商借贷无门。
作为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对欧洲银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更弱,而届时大型银行还将纷纷裁员。来自欧洲的银行贷款相当于马来西亚GDP的20%,马来西亚的这一比例堪称亚洲之最。而由于本地金融体系较封闭,中国大陆的免疫力则更强。
透过贸易和金融而具有最大风险的一些亚洲经济体,不乏抗击经济下滑的弹药。香港和新加坡保持着大规模的应急基金,以帮助家庭和企业度过难关。
其他国家自2008年以来,也采取了一些能在形势恶化情况下救急的措施。在上一次全球经济危机中,韩国遭遇了金融系统挤兑、本币贬值50%,而现在该国已积累了更多储备,而且银行系统对短期海外融资的依赖下降。同时,泰国也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和农户收入,这会在出口干涸时给民众更多保护。
中国新刺激计划倾向让经济更可持续增长
但是,摆在其他许多亚洲国家面前的选项,比2008年和2009年时更少。当时印度、中国和印尼等国家依靠经济刺激措施,或者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成功过关。
日本被总额超过GDP一倍的公共债务负担束缚了手脚,而且鉴于利率已超低位运行、债券购买计划规模已然很大,该国货币政策行动空间也很有限。日本还担心,在欧洲对日本产品的需求消退的同时,避险需求推动的日元走高,将可能给出口造成进一步打击。
印度与2008年相比也更加脆弱。该国经常项目赤字增加,这意味着其金融系统需要更多海外资金来维持运转。而当全球市场出问题,海外资金就很难获取。公共债务也有所攀升,这使得政府更难实施刺激计划。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持续则让央行陷入两难,降息空间受到限制。外汇储备也低于2008年。
再看正与低增长高通胀(不过近来通胀形势有所缓和)作斗争的越南,与印度不一样,该国严重依赖对欧洲的出口,这一块在GDP中占13%。2009年的信贷激增也成银行业的绊脚石,使得新刺激计划很难展开。
虽然中国拥有推出新一轮巨额刺激计划的雄厚财力,但其已然表示不想这么冒进,而倾向于让经济更缓慢、更可持续地增长。如果中国不打开刺激闸门,对邻国提振作用就将少一点,从而影响到包括澳大利亚和马来西亚在内的一些大宗商品出口国。
当然,如希腊大选展示的那样,欧元灾难或得以避免。欧元不亡,不确定性依然存在,欧洲继续衰退,而世界避免了金融末日──如果这种状况得以保持下去,经济学家们称,那么亚洲可能将继续前进。
吉拉姆称,只要欧洲能应付过关,亚洲具有应对这一形势的良好条件,欧洲经济的温和衰退对亚洲来说将不是什么大问题。
美国彭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