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经济学家的活跃思维,作者试图用简洁的文字告诉大家,成为更聪明的食品消费者,有助于切实地改变世界。
著名经济学家泰勒·考恩一直以“草根美食家”自诩,他的新书《经济学家寻找完美午餐》就是为志同道合者而创作。这不禁勾起了我的好奇:草根美食家是如何定义的?是指那些在农贸市场购物、领食品券的单亲妈妈?还是指能用不足5美元就做出滋补佳肴的“土食者”(译注:指那些热衷于本地生产的、而非从远方运来的食材的人)?
遗憾的是,想从他的字里行间里抠出准确答案是不可能的。不同于研究经济时的严谨,考恩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称自己不想墨守陈规,自然也不屑于给出这个词条的定义。开篇,他就暗示自己打算引导收入较低的食客寻找美餐,写道:“聪明地进食,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争取平等的方式。”在美国,富裕阶层通常比中产阶级吃得更好,考恩却争辩说,“并非必然如此……即使收入微薄的人,也能在美食世界里享受并快乐着。”
接下来,考恩表达了对高档餐厅的不屑,为现代社会提供的廉价食物而高兴。不过,可别认为他是赤贫阶层的代言人,因为你很快就会发现,他眼里的穷人,也是能掏得起钱去海外旅行,在欧洲品尝上等鹅肝的那部分。我想,能成为这种“草根美食家”的,仍是百里挑一。
作者似乎想用简洁的文字告诉大家,成为更聪明的食品消费者能够切实地改变世界。不过,他的遣词造句有点轻率,让本书更像是一部针对非专业人士的烹饪指南。
至少在那些阅历丰富的人看来,考恩的许多建议算不上新奇。譬如,有经验的旅行者都知道,最好的食物往往就埋伏在当地居民常去的地方,倒是考恩自己最近前往尼加拉瓜旅行的时候,才头一次得到这条启示;一方面,他让读者不要去中式快餐店就餐,一方面又抱怨说吃中餐时等候的时间太长,导致就餐乐趣降低;还有,我们真的需要一位资深经济学家来解释,为什么那些有着“美景或者独具匠心的装饰”的饭店,会收取更高的餐饮费吗?
考恩并不缺乏奇思妙想,问题在于,他总是想当然地以为读者能够透彻理解他的意图,从而忽视了论述的严谨性。这种风格,很难与他在经济学领域的成就联系在一起。
对于那些倡导低碳生活的“土食者”,考恩的态度很不客气。他主张:不必担心你的食物来自远方,因为生产食物所需的能源总量中,运送过程中的消耗只占很一小部分。如果你选择本地农民叫卖的香蕉,反倒是走入了误区;因为“农民把卡车开进城里,更容易污染环境”。可是,如果你选择土产芦荟,在他看来却是可以容忍的。作为经济学家,考恩丝毫不提购买本地食物对地方经济的刺激,这未免有点反常。其实,所谓的“土食者”,关心的绝不仅是食材的新鲜程度,也是部分出于支持本地农民的考量才去购买土产。
抛开种种不足,考恩的新书里还是有不少生动而中肯的内容的。他组织起极具说服力的材料,论证了美国饮食文化格调愈来愈低的根源——宽容的父母任由孩子吃些垃圾食品。他还提出,制糖厂属于能源密集型企业,关心地球未来的人需戒掉精制糖;而在意识到绿叶菜如此丰富而廉价,人们能更容易地吃到它们后,考恩活跃的大脑又开始探讨发动一场新的食品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值得一提的是,种种迹象表明,被考恩轻视的土食者正是这场革命的先锋力量。
□美国《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