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的走近,未必意味着中美的对立。中、美、俄之间隐然出现的“新三角”关系,和冷战时代已大为不同。
在这个“新三角”里,中美俄之间并非彼此敌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既要防止对中俄关系的“挑拨离间”,又不能形成“联俄抗美”的态势。
普京再度就任总统后,携大队人马访华,而中国方面也高规格接待,给足了面子。再想想李克强副总理前不久访问俄罗斯时说的“中俄胳膊肘般的感情”,足见中俄之间日益走近的态势。
普京访华,很容易让人联想到40年前的尼克松访华。彼时,美苏争霸正酣,美国感到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而中国也因苏联在北部边境陈兵百万而如坐针毡。于是,毛泽东和尼克松演绎了一出震惊世界的政治剧。中美领导人的握手,彻底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急剧衰落,徒有大国姿态却缺乏必要的实力。直到普京上台,才让俄罗斯隐约出现了恢复大国雄风的意味。而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引发美国越来越强的防范之心。最近,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中国倍感压力。因为台湾问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
按照三国相争、弱者联合的逻辑,中俄近年来不断走近,套句俗话说是“抱团取暖”。
中国和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互相通气、共进退,其实已非秘密。前不久,笔者和一位中国外交部前高官以及一位东南亚问题专家聊南海问题。两位都集中火力谈美国,认为美国处处与中国为敌,俄罗斯才是真朋友。
其实,中俄的走近,也未必意味着中美的对立。中、美、俄之间隐然出现的“新三角”关系,和冷战时代已大为不同。
那时,中国被迫选边站。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选择一边倒战略,旗帜鲜明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又一起反对社会主义霸权。无论如何,中国都是相对弱势的一方。
而今,中美俄之间并非彼此敌对,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俄作为邻国,政治、经贸、文化关系的走近合乎逻辑,而中美之间的战略伙伴关系也不会因此被削弱。这个“新三角”是动态的、非敌对的。
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中俄近些年其实一直希望携手,但很多时候,由于有着各自的做事方式和利益考量,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无法一个步调前进。也就是说,这个胳膊肘般的感情,还远未到“如臂使手”的熟练程度。
可以说,中美俄之间,中美经贸文化交流强于中俄,但中俄政治合作大于中美,美国在经济衰退之际不愿放弃超级大国地位,因此有时出招更为狠辣。中国则希望通过和俄罗斯的合作,减少来自美国的压力。经济方面,俄罗斯也希望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通过油气合作等多种经贸形式发展自己的实力。
这个“新三角”里,中国既要防止对中俄关系的“挑拨离间”,又不能形成“联俄抗美”的态势。因为“联俄抗美”的思维,不利于中国的发展和稳定。
新三角,只是利益关系的纵横捭阖,而非你死我活的争斗,这,才是正道。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