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正推出其博客,我们期望它能成为讨论国际经济问题的欧洲论坛。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令人震惊的是,有关欧洲经济问题的网络讨论,大多源自美国博客。为挑战这一现状,几个欧洲博客做出了一定贡献。然而,欧洲博客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讨论密度上,都仍落后于美国。
正如罗尼·帕茨在最近一篇博文中指出的,欧洲博客仍处于分散孤立状态。换言之,欧洲博客使用超级链接,比美国博客少得多,或者有超级链接但无法引发双向讨论。
简而言之,欧洲有博主,但却没有“博客圈”,即,欧洲博客缺乏“一个有利于交流和辩论的生态系统”。在大多数欧洲领先博客中,只有1/5的博客与其他在线内容有相关链接。尽管这一数字相当惊人,但却与欧洲人的博客现状十分相符:博客只被认为是“又一种媒体”,而非一种互动媒体。
罗尼在其博文中写道:“欧洲博客通常不会提及其他欧洲博客讨论的内容。即使博客与报纸文章建立链接,甚至与报纸讨论区有链接,也不能引起双向讨论……这一点意味着,从狭义上说,谈及‘欧洲博客圈’为时尚早,毕竟形成这样一个博客生态圈,必须有一定程度的相关链接。就目前这个小圈子里,我真的还没看到这一点。”
罗尼所言极是。不过,造成这一现实也确实有一些原因。
首先,欧洲经济讨论大多是在国家层面上进行,通常不会发生于网络。欧洲经济学家发表其观点的途径,往往是用母语发表在本国官方报纸上。
从某种程度上说,“欧元情报”金融网站在每日简讯方面做得很好,但其内容却十分有限。“卢森堡广场”网站也是一个很好的积极的“内容指引”,但缺乏原创作品。
结果,最成功的欧洲博客,通常是那些主要为本国受众打造的博客。有些博文是用博主的本国语言写的,有些则是用英语写的。不过这两种情况下,博客受众依然是本国读者,而非所有欧洲人。
法国经济学家最早介入博客,比如Ecopublix,Gizmo和 Etienne Wasmer等。这主要诞生于2007年法国总统大选期间。然而,这些努力只是昙花一现,如今,这些博客已处于休眠状态。
在德国,相当大的“博客圈”已出现,其主力军是德国主要报纸(《商报》、《时代周报》、《法兰克福汇报》和《德国金融时报》)的经济专栏作家。然而,除了少数博主同时用德语和英语发表博文之外,德国“博客圈”大多仍止步于国家层面,受众也只限于国内读者。
其次,这一现象的背后或许还有多种“文化原因”。欧洲人在高中不开设“辩论课”,欧洲人也很少进行对抗性学术辩论。欧洲经济学家更喜欢传授知识,而非刺激辩论。在“欧元情报”金融网站专栏VoxEU和Telos以及最新推出的OFCE博客栏目,都致力于打造传播研究成果和发表意见的平台,但是,这些都算不上“包括争论和不同见解的博客”。
真是不幸,上述情况必然会降低辩论的总体质量。正如《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对美国的忠告:“我们看到一些名人落入‘批评的火坑’,这是普通百姓皆可参与的‘正义的批评’。这是件大好事!著名经济学家一直在说傻话,如今他们遭到了报应!”
博址 http://www.bruegel.org
博主 Jérémie Cohen-Setton 译者 陈宗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