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文学创作,只是另一种易装行为”

作家与双性恋者其实很相像?

○作者 [美] 罗恩·查尔斯 ○译者 随风 《 青年参考 》( 2012年05月23日   32 版)

    《躯体之上》(In One Person),西蒙·切斯特出版社2012年5月,448页。

    美国知名作家约翰·欧文的第13部小说,对两大并行的主题——性和文学进行了探讨,在描绘双性恋者的困惑之余,揭示了作家的工作是何等孤独。

    约翰·欧文的第13部小说《躯体之上》,讲述了一名双性恋作家的故事。作为和他先前的作品风格迥异的尝试,除了主人公奇怪的性启蒙方式,值得玩味的细节俯拾即是。

    这回的故事由一位名叫比利·阿尔伯特的花甲老人讲述,他的回忆有着几十年的时间跨度。小镇上的预科学校是一切的起点。在那所男校里,抵制双性恋是师生们的座右铭。“我是欲望的化身。”天性叛逆的比利,却希望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打破条条框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也经由比利之口转述给读者:“之所以成为作家,是因为我读了很多狄更斯的小说。”欧文本人的手法就和狄更斯类似,特别擅长塑造个性多变、令人着迷的人物形象。

    校方对待双性恋者简单粗暴的方式让比利困惑,他想在图书馆里找到答案。正是在那里,变性女人福斯特小姐“挺着令人迷醉的乳房”走入了比利的视野,引导了后者的阅读取向,并且成为他那些不合时宜的欲望的一部分。起初,她向他推荐了《呼啸山庄》、《简·爱》、《汤姆·琼斯》和《远大前程》这种“很难引起13岁男孩兴趣”的书籍;随着情节发展,福斯特把比利引向图书馆的地下室,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你就可以尽情想象了。

    除了福斯特小姐,比利的家人也充满个性。他的爷爷哈里是个木材商,喜欢穿女装,扮演当地剧院里最迷人的女性角色。哈里来自挪威的商业伙伴兼剧院导演,一方面对部下极尽压榨之能事,另一方面手眼通天,让剧院的赞助者支持他上演易卜生的剧作。比利的继父则容貌俊美,整天泡在预科学校里,指导那些对莎士比亚戏剧一窍不通的男生。

    洋娃娃似的哈里还没让你笑够,作者笔触一转,开始了关于性别困惑的尖锐探讨。在比利找寻自我的过程中,作者将古典戏剧和小说的内容与他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对诸多名作的深刻理解。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让比利思索了反道德对话引致的危险后果,詹姆斯·鲍德温的同性恋小说《乔万尼的房间》则让他看到了另一条出路。

    最令人动容的情节发生在排练《暴风雨》的时候,在莎士比亚的这部名剧里,比利饰演精灵亚列一角。在他看来,精灵模糊的性别充满了吸引力,让他藉此意识到,在一个热衷于“排队分组”、对人们的行为严加限制的社会里,双性恋者是多么另类的存在。舞台指导口中的“亚列出场,呈不可见状”可谓一语成谶,为比利未来的人生打下了伏笔:他模糊的性取向令女生们对他视而不见,怀疑他缺乏担当;那些同性好友们,则以为比利不够坦诚。

    欧文把写作与双性恋做对比,借由比利命运悲惨的母亲之口说出:“文学创作,只是另一种易装行为。”作家不正是心性不定,将各种意识代入不同角色的那个人吗?《躯体之上》对两大并行的主题——性和文学进行了探讨,揭示了作家的工作是何等孤独。

    随着长大成人的比利告别校园,故事变得沉闷起来,失去了一些促使情节发展的动因。家族不可告人的秘密萦绕在比利心头,这个秘密却无法让读者信服,相信它有足够份量能令主人公守口如瓶。尽管主线不再那么明确,比利的新生活依旧充满了各种有趣的人物:互相排挤的昔日同窗,令人不胜其扰的亲戚,以及依旧美艳动人的福斯特小姐。

    成为作家的比利游历欧洲,时隔多年才重返美国。在本书后半部分,欧文对上世纪80年代艾滋病危机的描写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癌症、发烧和失明席卷了整座城市”,作者描写了医院里的黑暗场景,一个又一个离去的生命。最终,受害者和病人家属走出了互相猜忌的迷雾,意识到发生在各自身上的悲剧并非彼此交织,而是相互独立的。

    无论如何,欧文给了读者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但多少有些言过其实。正如年轻时的比利认为莎士比亚应该提前为《暴风雨》收笔一样,笔者觉得,这部小说如果提前封笔也许会更好。不管《躯体之上》有怎样的缺陷,它都是一部勇气可嘉、颇具可读性的作品。我们不妨以《暴风雨》收场白中“把过失原谅”的立场,花上几晚翻翻这本书。

    □美国《洛杉矶时报》

分享到:

 

战争是食欲惹的祸?
作家与双性恋者其实很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