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23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放射性物质的循环污染将长期存在”

○本报特约撰稿 时逸闻 《 青年参考 》( 2012年05月23日   21 版)

    东京电力公司4月5日发布消息称,福岛第一核电站内连接污水淡化装置与临时储罐的配管脱落,导致约12吨含高浓度放射性锶的污水泄漏。东电称,大部分污水已通过排水管道流入海中,并为造成海水污染再次道歉。

    据悉,泄漏的污水中放射性锶的浓度为每立方厘米16.7贝克勒尔。在向海中排水的管道的下游,也检测出了放射性铯。

    4月5日凌晨,由于配管内水量骤增,东电暂时关闭了淡化装置。阀门关闭后漏水随之停止。漏水原因为配管从接口脱落。由于工作人员未及时发现,数次尝试重启装置,可能导致了污水泄漏量的增加。

    上月26日同一装置刚刚发生过污水泄漏事故,原因也是一根配管脱落。此前,泄漏事故也时有发生。

    据日本媒体报道,福岛核事故的辐射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正在逐步扩大。东京海洋大学石丸隆教授对此做了说明:“首先,植物浮游生物先吸收了辐射,然后通过食物链一层层传递。”动物浮游生物吃掉植物浮游生物,然后又被沙丁鱼等小型鱼吃掉,小型鱼又被鲈鱼等大型鱼捕食。就这样,放射性物质逐步浓缩,直至食物链的最上端。这些鱼摄取的放射性物质将在50至80天内随尿液排出体外,污染不会长久持续。

    然而这只是海洋表层和中层的情况,到了海底将是另一番景象。在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海洋中、表层生物的死骸和粪便沉入海底堆积,被螃蟹等甲壳类、贝类摄食,然后又连锁反应到比目鱼、瑶鱼等海底鱼类身上。海底鱼类的死骸和粪便在海底堆积,又成为了甲壳类等生物的食物,如此,“放射性物质的循环污染将长期存在”。

    石丸教授去年7月和10月在福岛县岩木市近海进行了调查,海洋表层的浮游生物铯浓度当时1公斤最大为7.19贝克勒尔,而到了海底的心形海胆体内,则达到了854.40贝克勒尔的高浓度。

    福岛县水产试验场调查也表明,核事故发生最初,福岛海域铯浓度含量高的还是表层鱼类,最近大部分都是底层鱼类了。

    目前最让专家们担心的污染途径是,陆地上方落下的放射性物质经由河川不断流入大海。此外,森林中附着的铯若干年后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进入海洋。

分享到:

 

大地震14个月后,日本核威胁仍在
“放射性物质的循环污染将长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