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巴夹击”更像是印方自说自话,这并不妨碍新德里本着远交近攻的思路,同中国的其他潜在对手发展“准同盟”关系。
近段时间,中国与巴基斯坦的防务合作引起了印度政界与军方异乎寻常的兴趣,包括在野党领袖在内的印方人士频频表态,称“中巴合作严重威胁印度的安全”,并扬言要对华进行战略反击。有了这些言论背书,新德里在亚洲的“战略棋局”中不断“投棋布子”,在政治、经济、外交和安全等众多领域接连打出“组合拳”,令国际媒体瞩目。
印军政要人言辞激烈
中国同巴基斯坦谋划“两面夹击”印度的论调,多年来在印国内一直有市场;只不过在前些年,这方面的消息大多出自情报部门和非官方分析人士之口。印度防长安东尼5月上旬在国会的公开表态——“印度正面临两个怀有敌意的邻国可能的联合攻击”,因为发言者身份和场合的缘故而显得不寻常。印陆军北方司令部司令帕尔奈克中将,对此进行了延伸解读,称巴基斯坦已为中国提供了“强大立足点”;巴武装力量在得到中国帮助后,可以实现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快速调动,与中国一起对印度形成包围之势。
此外,有巴基斯坦媒体最近透露称,巴空军即将从中方购买36架歼-10战斗机,预计2014年装备部队;在未来几年间,中国将向巴提供各型战机共约150架。印度主要反对党人民党领导人加德卡里注意到这条消息,将其作为“中巴谋求建立‘新轴心’”的证据加以宣扬。《印度时报》则在相关评论文章中猜测,中国“正在等待良机”,一旦印巴之间再度爆发战争,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可能“围魏救赵”,顺势夺回目前被印度占据的藏南地区。
围绕中国构筑“准同盟”
在一部分印度人看来,想象中的中巴“钳形攻势”更偏重中印边境方向,中国才是印度实现大国梦道路上的长远对手。因此,尽管所谓“中巴夹击”更像是印方自说自话,这并不妨碍新德里本着远交近攻的思路,同中国的其他潜在对手发展“准同盟”关系。
美国《华尔街日报》刊文指出,印度近年来积极卷入南海事务以牵制中国,其“战略支点”正是同中国有岛屿主权争端的越南。知情人士称,印越两国已签署了涉及范围十分广泛的军事协议,金额超过50亿美元。内容包括:印度将帮助越南改装过时的米格-21战机,同时负责培训越南的苏-30战斗机飞行员和地勤保障人员。更关键的是,印度有可能向越南传授关于“布拉莫斯”巡航导弹和“大地”Ⅱ型近程弹道导弹的技术。
印方更大的一项动作,是联手美国和日本打造“弧形外交网”。据日本媒体报道,美、日、印将在今年夏天于东京举行一次局长级安保协商会议,寻求建立三国在亚太和印度洋地区的“安全保障体系”,会议讨论的一大主题已确定为“如何应对中国海军力量增强”。有分析指出,地理位置相距如此之遥远,且无交界、分属不同地域的三个国家,却要派出高级别的官员商量海上安全问题,背后必有很强的目的性,“难掩遏制中国之嫌”。
背后仍是现实利益使然
表面上看,“中巴夹击”论在印度朝野有市场,似乎是患了“被侵略妄想症”。然而印度自己也承认,在中印边境争议地区,中方的基础设施水平更高,但印度部署的绝对兵力占上风,地理条件也有利于增援部队机动。而在巴基斯坦方向,得益于近年来的持续投入,印度三军在常规武器上的优势正逐渐增大,巴基斯坦主动挑衅的概率同样很低。
在这样的背景下,印度军政要人面向立法部门和公众的说辞,更容易与某些现实的利益诉求挂钩——譬如,在国家财政预算中多分一杯羹。印度2012至2013财年的国防预算为19340.8亿印度卢比(约合2276.4亿元人民币),防长安东尼仍嫌太少,表示“这点钱相当于中国公开军费的1/3,我国(立法部门)有必要再度审议国防预算”。
安东尼强调,印度应当在第12个五年计划(2012至2017年)期间组建新的进攻型部队,其中包括两个专门在高海拔地区作战的山地师,同时还有必要通过战略公路和铁路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等。这些措施被认为更多地是针对中印边境地区,而且不是单纯防御性质。
印度国内部分人对中巴合作耿耿于怀,主要缘于地缘层次上的考量,特别是不愿看到中国在军事上对巴基斯坦有太多帮助。在一个舆论多元的社会中,类似论调的存在以及被相关利益者“放大”属正常现象。对于由此引发的紧张情绪,新德里中国问题研究所助理所长杰宾·雅各布,曾在今年早些时候撰文探讨解决之道。他主张,中印两国在历史上同为不结盟运动的旗手,现在又同为发展中的新兴大国,如何超越狭隘的带有对抗性质的地缘政治模式,创造更广阔的互利共赢的发展路径,应当成为摆在两国面前的核心问题。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