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些国际品牌来说,这是一个表现不俗的季度。苹果利润创下纪录,比一年前增加近一倍。阿迪达斯的利润增长38%,宝马上升19%,星巴克18%。
这些公司除了季度利润抢眼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成功主要来自在华销售激增。这是好消息,只要中国消费者不停购买。但随着中国经济减速,它们面临投资者的怀疑:增长是不是太依赖中国了?
无疑,这取决于投资者的时间界定,短期局面比长期前景悲观。此外还要看是哪个行业。对中国依赖度大的工业公司表现不佳。相比之下,消费类企业(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一路高歌。部分分析人士认为,这种差异恰恰说明了,中国正开始向期待已久的消费型经济转变。
“从少数例子推断结果是有风险的。”华盛顿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说,“这是一个7万亿美元的经济,只有2万亿是以消费为基础。不过,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长9.8%,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8.1%。”由于中国有3/4的消费来自城镇地区,这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消费增长比总经济增长高出近2%,这能解释为什么全球品牌在中国表现如此之好。
中国拥有10多亿潜在消费者,向来是西方投资者企业的“饭碗”。抢占中国市场给一些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不过,如此依赖单一国家的增长,一旦遭遇经济减速,就可能遇上麻烦。
纽约杰弗里斯公司机械分析师斯蒂芬·沃克曼表示:“新兴市场通常会经历一些年的极快增长,接着减速,然后重新加速。企业在中国大幅扩张,似乎无人愿意松开加速器。”
短期而言,中国减速不会有问题。据中国商务部数字,外资连续5个月下降。经济增速降至3年里最低,但仍高达8.1%,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许多分析师预测中国会出现所谓的“软着陆”,即增速暂时放缓,接着又恢复快速增长。
企业进入中国不等于就能成功。底特律的IHS汽车资讯公司董事总经理迈克尔·罗比内特说:“你不可能一夜之间就决定进入中国。”宝马、戴姆勒和奥迪等公司在建立关系(包括经销网络)和推广品牌方面,投入了时间。他还表示:“中国消费者对德国工程技术评价很高。”
这一切或许表明中国正逐步转向消费型社会。这一经济转型可为未来长期增长提供更稳定基础。许多分析师认为,这个进程尚未真正开始。但北京大学经济学家黄益平认为,转变之快超过多数人预期。
长远而言,这对中国经济是好事。但对有些跨国公司来说,这种转型可能会带来困难。“一切都取决于政策,”彼得森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拉迪说,“过去5年,中国太依赖投资和房地产推动增长。今后,房地产不能像过去8年那样继续扩张了。”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