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鲍勃·迪伦”仍活跃在摇滚乐坛。
26年前,崔健以一曲《一无所有》在中国乐坛大放光彩。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崔健成为最早把西方摇滚乐引入中国的音乐家之一。
直到现在,他那融合中西方风格的音乐仍影响着乐坛。最近,为庆祝当年的那次演出,崔健和歌迷们在北京聚会,他告诉歌迷:“摇滚乐的本质是活力和个性,压抑的人性在艺术创作上,能转变成爆发的能量。”
特邀嘉宾有幸观看了崔健最近与北京爱乐乐团合作的音乐会3D视频——《超越》。这部视频将在今年夏天公开发布。
崔健演唱那首带有政治意味的情歌《一块红布》时,经常会戴上一个红色的眼罩。也许正是如此,活动组织者给每位客人发了一块红布。有的人把它绑在胳膊上,有的则绑在额头上。
他的支持者们沉浸在怀旧的情绪中。“那时候,我们真的一无所有。”这段70分钟视频的制作者白强(音)回忆说,“没有冰箱,没有相机,没有手机,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有着丰富的精神生活。到了今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可我们也失去了一些东西。”
崔的歌曲有时很有趣,有时非常凄婉,但总是充满了政治意味,挑战着中国人的传统思想观念。
邓小平推动经济、文化自由化的同时,外国文化也随之渗透进来。崔健那悲亢的《一无所有》,唱出了20世纪80年代那些充满理想主义的人们的挫折之感。歌词中,主人公希望女友能接受自己,即使他一无所有。
这首歌在很多人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张越(音)第一次听到崔的歌曲时,只有16岁。“我当时是高中生。那时候,男孩禁止留长发、穿喇叭裤,女孩则禁止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她说,“没有人听说过迈克尔·杰克逊或硬摇滚。所以,当我们听到崔健的歌以后,大家都疯狂了。这是对传统的突破。”
多年来,我看过崔健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他总是在眼睛上绑着象征性的红带高歌。我仍然记得,1985年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上演的摇滚演唱会。1万人的观众席上坐满观众,长头发的摇滚乐手在舞台上又蹦又跳, 大声唱着“你走之前叫醒我”。
在文革期间,外来文化被视为“精神污染”,像崔健歌唱的那种音乐更是让人难以想象。“摇滚音乐被看成是不正经的歌曲。”崔回忆说,“当时的人们认为,这种歌是唱给那些酗酒、追逐女孩、嗑药、好逸恶劳的人。”
十几岁的崔健原本与摇滚歌手无缘。他的父亲是一位小号手,母亲是朝鲜族舞蹈团成员。14岁时,崔健开始学习小号,大部分时候演奏的是古典乐曲。20世纪80年代初,他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到西方摇滚音乐。
受到鲍勃·迪伦的激励,他学会了吉他,组织了一个乐队,并开始在公开场合表演。
20年后,他的忠实歌迷们仍为他欢呼。“如今,在精神上,我们仍一无所有。”在北京工作的白领张越说,“我们有了钱,有了房子,有了车子,但在精神上,我们仍贫瘠得一无所有。”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