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5月0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公司需要帮助员工拔掉电源

○作者 Ndubuisi Ekekwe ○译者 黄义务 《 青年参考 》( 2012年05月09日   40 版)

    移动设备加剧了随时、随地干活的“总是在线”工作文化。它们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上下班不分,服务业人士尤其离不开这些设备。

    有一种观念认为,使用智能手机能提高效率,因为我们可以不间断地工作。但是,这种工作文化把本来可预期的业余时间给挤没了,打乱了生活平衡,长期来看,它无疑是在破坏效率。经常忍不住查看Email,真的有助于盈利?这些设备带来的不切实际的预期,难道不是在榨干员工吗?

    从我的经验看,这种随时在线的工作文化,会损害机构的工作效率。数月前,公司高管决定启用一种业务流程,目的是让客户和员工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能联系上。因为大家觉得客户或员工的要求不能立即得到满足,他们就不会把公司当回事儿。6个月后,我们却发现客户投诉率不降反升,员工积极性也下降了。

    我们为什么非要互相打电话,把对方的晚餐搅得一团糟呢?为什么不能等到次日上班时再打呢?哈佛商学院教授莱斯利·珀罗即将推出《与智能手机共眠:如何改掉随时在线的习惯和改变工作方式》一书,对人与智能手机之间的这种恼人关系提出深刻见地。

    教授做了一项实验,要求某咨询公司员工每周至少一晚休息,结果发现,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工作状态改善了,效率提高了。参与这项研究的咨询人员,有些按照要求按时下班,这些人中有78%表示对工作“感到满意”;也有些没按要求做,这些人中只有49%表示同样的满意感。她的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逐渐产生一种观念,以为工作越快越好——甚至当速度可能是不必要的时候。

    业务流程随技术发展而改变,竞争已开始全球化,公司需要迅速行动才能生存,这是现实。为顺应这种现实,我们已形成一套让客户和员工习惯于“想找谁就能找到谁”的机制。

    因此,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响应速度,成了一项关键绩效指标,至于是否有必要,没人去想过。结果,尽管可以有更好的工作方式,每个人却都做得比以前更长久、更辛苦。既然大家都这样,所以人人也就接受了。

    可问题在于:公司不会因为你夜里11点不回邮件就破产。等到次日早上9点再回信,好处更多。比如,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会深思熟虑,提出令客户满意的办法。别再默认那种条件反射似地有信必回的工作模式了,我们要把手机收起来,让它为我们服务,而不要变成它的奴隶。

    公司需要帮助员工拔掉电源。当然,公司不同,业务流程也不一样,但给员工固定的休息时间,不会影响公司业绩。在我自己的公司,当我们发现“时刻在线”并未改善业绩后,就逐渐淘汰了这种做法。

    我们制定政策,鼓励员工按时休息,不鼓励大家在下班后发送不必要的Email,或打电话影响他人。结果,一段时间过后,我们发现团队积极性提高了,上班时认真工作,下班后回家休息。工作时,他们是在巧干,不盲目求快,而且更有积极性。

    在你的公司也试试这招吧!和你的团队谈谈,约好今晚下班后谁都不许工作。我相信明天早上你就会尝到甜头。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

分享到:

 

墨西哥:腐败是一种生活方式
公司需要帮助员工拔掉电源
奥巴马的搞笑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