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2年4月19日应邀向柬埔寨派驻第一支成建制蓝盔部队算起,20年来中国已经参加了超过20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官兵超过两万人次。目前,解放军共有1800余人在10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维护部队规模在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首屈一指。
那么,20年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经历,使解放军发生了哪些变化?对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样影响?国际观察家又如何看待中国维和部队?近日,印度国防研究专家普拉尚特·辛格(Prashant Singh)博士在《战略分析》(Strategic Analysis)上撰文,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讨论。
中国对维和态度:从消极到积极
辛格认为,解放军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是中国军事外交的重要手段;而军事外交既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解放军树立自身形象的重要方式。因此,观察解放军参与维和行动的历程,分析中国看待维和行动态度的变化,对于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虽然中国今天已经无可质疑地成为了联合国维和行动最积极的参与者之一,但中国对于维和行动的兴趣并非与生俱来。在相当长时间里,中国认为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多具有“帝国主义”干涉的性质。这种消极态度,甚至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还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领导人逐渐摒弃了以意识形态判读国际关系和国际组织的传统,转而采取更加务实的态度关注国际事务。这个时期,中国的战略决策者开始意识到,世界格局正从对抗走向对话,而虽然局部冲突仍然不可避免,但不同性质的国家之间也存在合作的可能。然而,直到冷战结束,中国仍然对联合国存有戒心,也并未积极参与维和行动。
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经济与政治影响力日益增长,中国不可避免地要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增,联合国逐渐成了中国与世界上其他主要力量对话的平台,而参与联合国行动也成为了中国崛起后积极履行国际义务的重要方式。到上个世纪末,中国政府已经在白皮书中明确而直接地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参与维和行动的次数与规模,在过去10年间都出现了显著增长。辛格报告的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底,中国仅有129名官兵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而到2011年3月底,联合国维护部队中已有2044名中国官兵。
与此同时,中国还参与了一些由区域组织而非联合国主导的维和行动。目前,中国部队正在苏丹、刚果(金)、利比里亚、黎巴嫩和海地等国的维和行动。
外界对中国维和行动的看法
辛格认为,中国参与维和行动,有助于中国政府和军队构建更加积极的国际形象。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展现了中国做“负责任大国”的决心;而将这种军事参与严格控制在国际组织的框架之下,又说明了中国“不称霸”的诚意。
同时,参与维和行动不仅是展示解放军展示自身“文明之师”、“和平之师”风貌的良好机会,也表达了解放军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的决心。
此外,参与维和行动也有利于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维和行动不仅能够展现并且扩散了中国的价值观和国际观,也有利于让援助对象和其他援助者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多地支持中国,或许还能为中国企业和中国公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而解放军通过参加维和行动,也在锻炼部队与检验装备的同时,增强了与其他国家军队的理解与互信。
不过,国际社会对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看法是复杂的。辛格发现,虽然中国政府屡次重申“和平崛起”、“构建和谐国际秩序”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主导原则,并且坚持“开展维和行动需经当事方同意”、“保持中立”和“仅在自卫情况下才使用武力”等三大原则,但仍有一些持“中国威胁论”观点的国际观察家将参与维和行动视为中国增强“软实力”与扩大军事存在的战略动作。
为了打消这些疑虑,中国蓝盔部队除继续高质量完成维和任务以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与驻地政府和民众的沟通,并不断强化规范管理与扩大信息公开。近日,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签署命令,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条例(试行)》,可被视为中国政府和解放军在此方面做出的一项积极努力。
(本专栏由“政见”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