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4月25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美联社报道说——

李阳的美国妻子成了中国反家暴英雄

○本报记者 黄昉苨 《 青年参考 》( 2012年04月25日   28 版)

    2012年3月22日上午,李阳和Kim离婚案在北京二次开庭。李阳因在外地,得到法庭允许没有到庭。□图片来源CFP

    2011年12月15日,李阳家暴案第一次庭审结束,双方同意离婚。□图片来源CFP

    他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美国女人,成了中国饱受家庭暴力的妻子们心中的英雄。

    上周,在国际媒体紧盯中国的政坛风云时,美联社记者把目光投向了一个刚刚步出北京某法庭的美国女人——Kim Lee,“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妻子。随着她与李阳离婚案于上月在北京二次开庭,这起曾震惊了中国舆论的家庭暴力案件,也进入了欧美人的视线。

    而他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美国女人,成了中国饱受家庭暴力的妻子们心中的英雄。

    “不经意间,她成了中国受虐妇女的民间英雄”

    “她抱起在痛哭的孩子,抓起她们的护照和一沓现金,走出了在北京的公寓。”美联社在报道中,这样描述改变Kim Lee人生轨迹的那一瞬间。“于是乎,她打开了一扇大门,在她寄居的这个国家,关于家庭暴力的痛苦洪流奔涌而出。不经意间,她成了中国受虐妇女的民间英雄。”

    美联社配发的图片中,Kim站在法庭外,身材高大而瘦削,一身宝蓝色呢子大衣,配上明黄色的围巾,显得相当精神。这个形象,连同美联社在4月21日发布的报道,在上周登上了包括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英国《每日邮报》在内的各大媒体。

    而美联社为这篇报道选择的开头,是Kim被丈夫、“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殴打的情形:“她的头被打得砰砰响。一下,两下,三下,她丈夫把她的脸往客厅地板上撞。” 

    这不是Kim在她与李阳的婚姻中第一次被打,美联社在报道中描述道,但对这位美国妻子而言,这将成为最后一次。

    Kim不仅离开了公寓,还于去年8月底开始在微博上公开自己的遭遇,公开向李阳提出抗议。美联社形容称,她的举动,在中国网络上引来了“数以万计的评论、抗议或是辩论”。

    报道注意到这一事件引起关注的原因之一是,Kim是一个外国人,在中国正处于对自己如何被这世界理解与信任的敏感时代,这一点使得此事聚集了更多人的目光。

    当然报道也不会忽略从中国人的议论中传出的这样的声音:“很多人说,‘哦,是不是因为Kim是个美国人,所以她的意志太强悍了,或者她的个性是不是太强硬了?’……其他一些人疑惑说,她是不是在小题大作?”美联社援引北京反家庭暴力网络创始人冯媛的话说,“这说明在中国公众对家庭暴力的看法方面,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冰山到底有多大,我们实在不知道”

    这篇被百余家媒体转载的报道,并没有停止在Kim离开家庭的那一刻,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更深远的领域:中国的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在哪儿都有,但在中国,由于“家丑不外扬”的传统,它更是在不为人知处“繁荣发展着”。

    调查显示,在中国,1/4的女性曾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农村,这个比例高达2/3。家庭暴力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身体暴力、情感虐待、性侵犯或是经济上的控制。

    但这些研究的数据透露出的只是冰山一角,而根据冯媛的说法,“冰山到底有多大,我们实在不知道。”

    4月23日Kim用其微博账号“丽娜华的Mom”写道:“我希望中国妇女认识到暴力的模式。李阳叫我婊子、变态、垃圾,说他要杀死我。”这篇微博似乎试图说明,语言暴力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形式。

    这对许多国人而言,或许还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美联社在报道中提到,中国还没有一部具体的针对家庭暴力的全国性法律。

    美联社记者还在报道中形容说,在中国某些地区,常见的观点是,所有男人都是暴力的——或者至少有权利变得暴力。报道提到,历史上,古代圣贤孔子就建议过,妇女应该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对那些违反了家规的人,挨打似乎是应该的。

    尽管新中国成立后,给社会带来了新规则,妇女被赋予与男性相同的权利,但在部分地区,不平等现象依然存在。

    所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此事时,在导语中将中国形容为 “在传统上对家庭暴力怀有矛盾感情的国家”,而Kim,这个美国女人,则成了日益增长的对家庭暴力反抗力量中,一张原本不大可能出现的脸孔。报道形容说,她“在这个共产主义国家,掀起了一阵暴风雨”。

    “就算是中国,也需要让自己进入21世纪吧”

    Kim的微博像是一颗石头,掉入中国的网海中,一石惊起千层浪。沉下去的,是她与李阳的婚姻;浮出水面的,则有无数普通中国人关于家庭暴力的痛苦经历。

    美联社在报道中提到一个名为“魏婷婷”的23岁女孩,她在广西农村长大,从小见到她的父亲殴打母亲,她的祖父也会打她祖母。

    “我们周围的邻居也是这样,所有人都把这看成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一个女人有过错,你就可以去打她。”魏婷婷说。

    《每日邮报》在新闻配图下的注释中表示,在中国,传统习俗将家庭事务看得很私人,而“女性在很多方面依然从属于她们的丈夫”,所以Kim的遭遇在微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

    一些中国女性因为Kim的举动鼓起了勇气,能够对人说出遭遇家庭暴力的经历。而她自己的丈夫李阳,则总是试图将他们之间这段冲突不断的婚姻,描述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每日邮报》大略概括了一下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在电视上,李阳曾表示,他们的婚姻是一个跨文化的育儿实验。他将Kim描述为一个认定家庭应该在事业和国家之前的美国女性,看不到家庭在中国是很私人的事情,而且一个中国男人偶尔打老婆,是应该被原谅的。

    “她很棒。就算是中国,也需要让自己进入21世纪吧。”在以西方已婚女性为主要读者群的《每日邮报》网站上,这篇关于Kim的报道之后,这条来自一名西班牙网友的评论得到了最多的赞同。

    而遭到最多反对的评论,则来自一位美国网友:“我想建议美国人不要对中国家庭暴力指指点点,尤其是对女性的家庭暴力。看看我们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州,自己的城市,看看你自己的家里。”

    “这算是什么结论呢?”另一名美国网友反驳这条留言说,“家庭暴力是错的,不管它在哪里发生,在什么时候发生。对中国要指责,对任何虐待发生的地方也是这样。”

分享到:

 

李阳的美国妻子成了中国反家暴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