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3月28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前执行董事猛“吐槽” 高盛陷诚信危机

○本报特约撰稿 森堡 《 青年参考 》( 2012年03月28日   22 版)

    位于纽约曼哈顿的高盛集团总部大楼门口

    “高盛人在讨论如何‘宰’客户时麻木不仁,这让我感到恶心。在过去12个月里,我目睹了5名董事总经理将他们的客户称作‘白痴’。”

    有网友怀疑,此次调查中高盛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即便查出个所以然也会以非常谨慎的方式公布,或干脆不公布。

    自从高盛集团驻伦敦的前执行董事格雷格·史密斯14日在《纽约时报》发表了题为《我为什么要离开高盛》的公开信,强烈抨击高盛惟利是图、将客户利益置于次要地位之后,众多国际媒体便开始了一场关于高盛及其他商业银行是否要以“客户利益至上”为原则的争论。

    高盛陷入严重公关危机。市场担心该事件对高盛业务将造成不利影响。

    全公司查“白痴”

    史密斯并不是第一个批评高盛为自身利益牺牲客户利益的人,但他是第一位从高盛内部“发难”又身居高位的批评者,因而他的批评具有相当的可信度。

    公开信很快成为当日《纽约时报》网站评论最多的文章,并迅速为公众所知晓。受此影响,高盛股价14日下跌3.4%,是当日标准普尔500指数股票中跌幅第6大的股票,市值一天蒸发掉21.5亿美元。

    史密斯“吐槽”的勇敢行为也让他火了起来,已有出版商同他联系,希望他出一本关于在高盛工作的书,其中,“高盛内幕”是备受期望的卖点。

    “我想我在这里工作了足够长时间,能够理解其文化发展轨迹。说实话,现在的环境是我见过的最有毒和最具破坏性的。高盛人在讨论如何‘宰’客户时麻木不仁,这让我感到恶心。在过去12个月里,我目睹了5名董事总经理将他们的客户称作‘白痴’,有时也会在内部邮件中这么说。”史密斯在公开信中这样写道。史密斯自称,很多管理层的做法让他觉得高盛原来的文化已不复存在。

    史密斯的公开信让“白痴”(muppet)一词大热。据路透社近日报道,高盛管理部门正在对公司内部邮件进行大规模检查,以找到公司员工用“白痴”一词贬损客户的证据。

    高盛被指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

    路透社没有透露检查将于何时完成,以及是否找到了使用“白痴”字眼的证据。有网友怀疑,此次调查中高盛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即便查出个所以然也会以非常谨慎的方式公布,或干脆不公布。

    高盛方面14日发布回应该文章的声明称:“我们不同意文中表达的观点,我们不认为文中的观点反映了公司经营业务的方式。我们认为,客户的成功才是衡量我们成功的标准。这一原则是我们业务的根本。”

    高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劳埃德·布兰克费恩、首席运营官盖瑞·柯恩14日还致信员工表示,对格雷格·史密斯的言论感到失望,认为它不能反映高盛的价值和文化,亦不能反映大多数高盛人心目中的公司,以及高盛为客户所做的工作。对于高盛员工与客户之间的互动,信中称:“在全公司各级员工中,89%的人表示公司向客户提供了出色的服务。《纽约时报》评论文章的作者曾任高盛的执行董事,而在我们将近12000名执行董事中,认为公司向客户提供出色服务的人的比例同公司整体的这一比例相仿。”

    高盛与AIG的“赛马赌博”游戏

    高盛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但屡屡因惟利是图、“雁过拔毛”挨批,史密斯公开信只是高盛的阴暗面又一次暴露在阳光下而已。在2008年由地产泡沫灾难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高盛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高盛的玩法是,降低抵押贷款标准,人们甚至可以零首付贷款购房。为掩盖有毒债务及转移风险,高盛及当时的其他投行捆绑数百种不同的按揭抵押做成债务抵押债券(CDO),然后将CDO推销给投资人,并成功逃脱了政府的金融监管。CDO摇身变成了不错的投资工具,垃圾级抵押贷款变成AAA级投资资产。

    高盛还获得美国国际集团(AIG)为CDO提供的保险(信用违约掉期)。这个信用违约掉期是AIG和高盛之间的一场赛马赌博:高盛赌有违约前科的人将继续违约,AIG则赌他们不会,最终的受害者则是高盛的客户们。

    希腊危机的幕后一大推手?

    2010年2月,希腊债务危机引起的欧债危机爆发。表面看是希腊经济陷入不景气、赤字过大以致债台高筑,背后的一大推手却是高盛。高盛利用衍生性金融商品合法地规避了欧盟马斯垂克条约中的赤字规定,成功地帮助希腊政府掩盖其赤字。

    然而到了特定时刻,换汇换利交易(CCS)将会到期,更推升希腊本就膨胀的赤字。借由这些交易,高盛索取了可观的佣金,希腊政府却深陷泥沼。高盛因为在这场危机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被媒体批“希腊不要命,高盛不要脸”,“成也高盛,败也高盛”。

    创下华尔街单个公司受罚纪录

    高盛还在2010年闹出沸沸扬扬的欺诈案。2010年4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高盛提起民事诉讼,指控高盛误导投资者。SEC称,高盛在2007年出售合成债务抵押债券产品Abacus时,未向投资者如实披露持看空楼市观点的金融家约翰·保尔森(保尔森对冲基金公司总裁)参与了产品投资组合的选择。

    保尔森唱空楼市的预测后来得到印证,该CDO价格大跌,投资者蒙受巨额损失,而保尔森的基金从前述交易中获利大约10亿美元,并向高盛支付了1500万美元的佣金。高盛最后不得不同意向美国财政部和几家潜在受害者支付5.5亿美元的罚款和赔偿,这也创下了华尔街单个公司受罚的纪录。

分享到:

 

前执行董事猛“吐槽” 高盛陷诚信危机
“高盛不是慈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