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奥运会之前,北京曾开展了一场在全市范围内纠正蹩脚英文路牌的行动。眼下,另一场语言纠正活动正在展开,这次的对象是餐馆菜单。修改后的英文菜名可能会让外国人对菜品有更多了解,但肯定也会让他们有些怅然若失。
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简称,市外办)和北京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联合出版了一本有关中国菜名英文翻译的官方指导书——《美食译苑——中文菜单英文译法》,为2158道中餐饭菜“正名”。
“four glad meatballs(四个高兴的肉团——四喜丸子)”这种说法一去不返,《美食译苑》说这个菜应被译作“braised pork balls in gravy(肉汤中炖的猪肉丸)”。一度被翻成“tofu made by a woman with freckles(一脸雀斑的女人做的豆腐)”的经典川菜“麻婆豆腐”,则应直接用汉语拼音“mapo dofu”表示。
市外办一位未具名官员的话说,很多餐馆饭店的英文菜单千奇百怪,不仅外国人看不懂,连熟悉“中式英语”的国内英语老师也云里雾里。该官员说,中餐菜名不仅包含了原材料的信息,还糅合了很多文化、历史事件、人名等,形成了独特的命名方式。
漏洞百出的英文翻译,令来到北京的外国人忍俊不禁。不过对于热切盼望让中国首都成为国际化文明都市的北京官员来说,却颇为难堪。2006年,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北京官员发起了一场抵制“中式英语”的运动,目的是清理不规范的英文翻译,从酒店名称到交通警示不一而足。
虽然一些错得离谱的翻译得到了纠正,如文化景点“中华民族园”曾被错译为“Racist Park(种族主义者公园)”,后来改成了“the Chinese Minorities Park(中华少数民族公园)”,但饭馆菜单上的英文菜名仍令人“惨不忍睹”。
在编制饭菜标准译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争论。编委会专家成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陈琳说,很多菜名都引发了激烈的内部讨论。陈琳表示,对此前曾被译成“Chicken without sex(没有性生活的鸡)”的“童子鸡”的译法,大家进行了反复讨论,最终一致同意采用不那么“有色”,但也算是更诱人的译法“Spring chicken(春鸡)”。
对于另一些菜名的翻译,专家组更在意的,似乎是不要让外国人对中国饮食习惯产生误解。以“红烧狮子头”这道菜为例,以前它曾被译作“red-braised lions' head(红烧狮子脑袋)”,现在建议翻成“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在棕色酱汁中炖煮的猪肉丸)”。陈琳说,如果外国客人看到菜单中有狮子脑袋,一定会向动物保护组织投诉。
不知道中餐馆那些菜名翻译到底是怎么来的(有的译名颇有些少儿不宜)。不过有一张很出名的照片,显示一家餐馆的英文招牌为“Translate Server Error(翻译服务器错误)”,以此来看,网络翻译软件可能对菜名翻译亦有贡献。
令人解颐的菜名翻译笑话可能就此而绝,感到遗憾的并不限于老外。《美食译苑》出版的消息发布后,部分新浪微博用户把他们喜爱的错误译法的照片放到了网上。还有人说,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让餐馆附图,方便外国人点菜。而原因则正如一位网友指出的,一些中文菜名含义太丰富,难以用英语表达。
北京餐馆是否会不再使用方便、但出错率高的在线翻译工具,转而采纳市政府推荐译法,这一点还有待观察。市外办官员说,本市餐馆可以参照书中标准译法印制菜单,但不会强制推行。
□美国《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