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10项提名,5项奖项)
电影院里的观众要求退票
今年奥斯卡最大赢家是美国电影《艺术家》,它获得了10项提名,最终捧走了5座小金人,其中包括分量最重的三个——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
别看这部电影现在这么风光,当它在英国上映时,脾气暴躁的英国观众却非常不满意,他们嚷嚷着要求电影院退票。在他们看来,这部电影乏善可陈。当影院里大部分电影都追求刺激的3D效果,要他们坐在电影院里耐着性子看一部黑白电影已经“够受了”,居然还要等到影片即将结束的时候才听到男主角开口说话。
不过,这正是这部电影的亮点所在。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拍的这部《艺术家》重现了1927年的好莱坞,那时默片正风行,电影大部分时候没有对白,而电影本身也是在讲一个默片时代的故事。
在这部电影里,导演有意向多部经典电影致敬。电影里的男主角乔治被放进了1920年默片《佐罗的标记》中,而他身边似乎能读懂人心的宠物狗则神似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笔下《丁丁历险记》中的小狗米卢。此外,电影中还能看到经典电影的经典桥段,包括《一个明星的诞生》、《雨中曲》等。
虽然这样怀旧的设定让一些观众难以接受,却让饰演男主角的法国演员让·杜雅尔丹颇为高兴。因为影片大部分时候他无需说话,他那一口带有浓重法国口音的英语并没有影响他的表演效果。
凭借在影片中的精彩表演,让·杜雅尔丹拿到了今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的奖项。这让他成了奥斯卡的首位法国影帝,也是继意大利男演员罗伯特后第二个获得影帝奖项的非美国国籍演员。
当他走上舞台,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小金人,他兴奋地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冲着台下大声说:“我爱死你们的国家了!”
记者在后台拦住这位新影帝,询问他是否会转型拍美国电影。他找来自己的翻译,一本正经地回答说:“我不是美国演员,我是法国演员,我将继续在法国拍电影。”
但他很快补充道:“但是如果美国还能再拍一部默片的话,我倒是也很愿意参加。”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英语说不好的可不只是让·杜雅尔丹。影片中跟他形影不离的小狗乌吉大概也有同样的困扰,不过它也凭借自己的表演获得了奥斯卡“金项圈奖”,这是本届奥斯卡评委专门为电影中的小狗设立的奖项。
为了感谢小狗在电影中的精彩表现,哈扎纳维希乌斯在捧起最佳导演奖时特意提及了它:“我要感谢小狗乌吉,虽然我觉得它可能不在乎。我不太确定它是不是能听懂我说的话,毕竟它还没那么厉害。不管怎样,谢谢乌吉!”
《雨果》(11项提名,5项奖项)
“我既属于黑帮,又是一名牧师”
电影《雨果》获得了11项提名,虽然跟《艺术家》一样捧走了5座小金人,却都是技术奖项,没有一项获奖跟表演有关。
无可否认,这部影片从技术上来讲无懈可击。许多影评人都将这部3D电影列为“视觉上最出色的电影”。为了拍出近乎完美的视觉效果,影片不惜投入1.7亿美元,在伦敦郊外搭建出神似上世纪30年代法国蒙帕纳斯车站的场景,宛如来到魔幻世界。
但是,对很多影迷来说,这部电影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该片导演马丁·西科塞斯。这个向来贴着黑色、暴力、血腥标签的导演怎么拍起了儿童片?
作为导演,斯科塞斯为人所知的电影几乎没有一部适合儿童观看,多是《出租汽车司机》、《穷街陋巷》、《愤怒的公牛》、《纽约黑帮》、《无间道风云》之类的电影。在电影《雨果》里,他却讲了一个发生在12岁男孩雨果身上的奇幻故事,并通过这部电影,向早期电影艺术家乔治·梅里埃致敬。
如果翻看斯科塞斯的经历,也许一切都说得通了。他曾说,影片中的小主人公雨果正是自己的缩影,而回想自己的成长,他曾总结说:“我既属于黑帮,又是一名牧师。”
《初学者》(最佳男配角)
《音乐之声》里唱《雪绒花》的那个上校
今年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得主是来自电影《初学者》的加拿大演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看着这位满头白发的获奖者,是不是觉得有点眼熟?让我来给你一点提示:还记得1965年上映的电影《音乐之声》里,那位抱着吉他弹唱《雪绒花》的上校吗?
没错,那就是普卢默。曾经意气风发的上校现在已经82岁了。起初,年迈的普卢默并没打算继续拍戏,但是电影《初学者》的导演迈克·米尔斯坚持邀请普卢默出演,因为在这部自传性质的电影里,饰演导演父亲的人物非普卢默莫属,“他长得像极了父亲,看到就有一种亲切的感觉”。
最后,导演写给普卢默的一封长信打动了他,普卢默欣然出演,并称其为“一个让我真心愿意为之付出努力的电影”。
凭借电影中的表演,普卢默捧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也成为奥斯卡历史上年龄最大的获奖者。他捧着小金人,笑着冲它说:“亲爱的,你只比我大两岁,这么多年你都上哪儿去了?”
舞台上的老影人还不忘开玩笑:“有件事我必须跟大家坦白,我从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开始排练奥斯卡获奖感言了,可惜,我已经忘了那是怎么措辞的了。”
《铁娘子》(最佳女主角)
哦,不,怎么又是斯特里普!
当身为颁奖嘉宾的英国演员科林·菲尔斯念出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获奖者名字时,63岁的美国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露出了无奈的笑容,身着金色礼服的她缓步走上舞台,一边摇头一边说:“哦,不!”
“当我的名字被念到的时候,我相信至少有一半美国人都在心里哀嚎,怎么又是她?”扮演过刁钻“女魔头”的她展示了她的招牌动作,摊了摊手,翻了个白眼说,“哦,我想说,管它呢!”
这是斯特里普第17次获得奥斯卡提名,成为奥斯卡历史上获提名次数最多的女演员,这同时也让她成为跟奥斯卡小金人失之交臂次数最多的人——在此之前,她获得过两座小金人,一次是1980年凭借《克莱默夫妇》获得最佳女配角,另一次则是1983年凭借《苏菲的选择》获得最佳女主角。
这一次,斯特里普在电影《铁娘子》中扮演英国历史上争议颇多的首相撒切尔夫人。由于人们对撒切尔夫人本人评价不一,这部电影在上映后也收到褒贬不一的评价。英国右派报纸赞扬该片“无与伦比”,但左派报纸毫不留情地抨击它“无聊得要死”。尽管如此,影评人普遍对斯特里普的演技给予了肯定,认为她把这个复杂的人物诠释得精准到位。
当斯特里普拿起人生中第三座小金人,许多人起立鼓掌,为这位影后喝彩。而在简短的自嘲之后,斯特里普开始认真地致谢:“站在这个舞台上,我仿佛可以看到我的一生在眼前重现。站在这里真的是莫大的荣耀,但是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一起拍电影的朋友们,我们同甘共苦,我爱你们,不管是在世的,还是已逝的,我们都是为了伟大的事业走到一起的。”
《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最佳外语片)
伊朗电影“击败以色列”
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获得了今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的伊朗电影。
其实,这部仅耗资30万美元的电影早已在各大电影节上大放异彩,曾经在2011年柏林电影节上斩获金熊奖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奖,也获得了2011年的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导演阿斯哈·法哈蒂在捧起奥斯卡小金人时,不禁向伊朗致敬:“此时此刻,全世界有很多伊朗人正在看着我们,我猜想他们一定非常开心。我要骄傲地把这个奖项献给我祖国的人民,献给那些尊重所有我们文化和文明、鄙视敌意和怨恨的人们。”
在许多伊朗媒体看来,虽然这部电影捧得奥斯卡令人兴奋,但他们更热衷于把另一个更为自豪的细节写进报道的标题里——“伊朗电影《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成功超越以色列电影《脚注》”。而他们的以色列同行显然也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用“击败以色列”这个词形容伊朗电影的获奖。
《午夜巴黎》(最佳原创剧本)
伍迪·艾伦不出席典礼
美国老牌电影人伍迪·艾伦凭借电影《午夜巴黎》,第三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当然,这位老爷子依然按照惯例,缺席颁奖典礼。
跟热衷在红地毯上冲着记者微笑的电影人不同,这个怪老头一直对各种影展、颁奖典礼毫不感冒,几乎从不参加此类活动。他惟一一次出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是在2002年,因为此前发生了“9·11”事件,作为一个为纽约拍过许多经典电影的纽约人,他同意主持一个专设环节,向大家介绍短片,纪念这座遭受重创的城市。
虽然对奖项并不热情,但伍迪·艾伦却颇受奥斯卡青睐。迄今为止,他一共获得过23次奥斯卡奖提名,并有7次是同时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和最佳导演两个奖项提名。他与美国作家帕迪·查耶夫斯基并驾齐驱,是奥斯卡史上获得最佳原创剧本奖次数最多的电影人。
尽管如此,他依然不忘在自己撰写的文章中调侃一下奥斯卡:“当奥斯卡评委会打电话给我,我慌张极了。我以为他们想要回他们颁给我的奥斯卡奖,而典当行歇业已经有一阵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