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2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窝里斗,要不要?

○文 Shelley DuBois ○译 李玫晓 汪皓 《 青年参考 》( 2012年02月29日   31 版)

    一些成功的企业提倡员工之间彼此竞争,并因此获得了发展壮大。很多经理人对此跃跃欲试,但他们最好三思而后行。

    管理咨询师绝对不会建议公司激化已然残酷而激烈的内部竞争。他们不会这么说:“知道我们要怎么做吗?我们得让员工心生恐惧、勾心斗角。”

    管理专家和明智的首席执行官都会选择协作,而非竞争。康奈尔大学工业及劳工关系学院人力资本开发执行主任迈克尔·塞利诺说:“从根本上而言,协作是最佳的管理方式。”不论是否果真如此,而今,大多数商界人士都认为,通力协作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然而,一些财富500强公司却在培养竞争性的内部环境。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在这方面比较典型。他们的晋升模式是“不升职就离职”。每个人都想成为合伙人,到了一定的阶段,要么如愿以偿,获得众人梦寐以求的合伙人地位,要么公司就会鼓励他们另谋高就。

    以高盛公司为例。每隔几年,公司都会提升大约100位员工成为合伙人。成为合伙人意义重大,他们的薪水和公司股权都会大幅增加。但35000名员工中只有不到500名合伙人。员工在晋升阶梯上会被逐步淘汰。此外,即使员工已经做到了最高的合伙人职位,也有可能被撤销职位,当然这种情况比较少见。

    其他公司采取的一些用人措施可能激发企业的内部竞争。通用电气前任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大力支持“末位淘汰制”。通用电气的高管根据业绩对员工进行排名,一般来说,垫底的10%必须走人。百事可乐公司的员工流动率也相当高。怀亚特·杰婓高管猎头公司总裁马克·杰婓说:“这些方法对他们来说似乎同样奏效。”他表示,能够顺利通过排名考验的员工在今后跳槽时也会因此而增加求职的砝码。

    这能降低“不升职就离职”的负面影响,比如员工不会再那么担忧失去工作了。康奈尔大学工业及劳工关系学院人力资本开发执行主任塞利诺说:“麦肯锡咨询公司就是‘不升职就离职’的典型,但‘离职’并非一定是坏事。”离职的员工常常能在其他公司寻得满意职位。“公司里的每个人都对这个游戏规则心知肚明。不论是‘不升职就离职’,还是末位淘汰制,核心都是‘加油、加油、加油’。”

    然而,竞争性的环境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塞利诺表示,如果员工感受到内部竞争的压力,就会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琢磨如何抢同事的风头上,而不是努力思考如何把工作干好。

    有证据表明,如果一些员工得知公司对他们进行排名,他们的业绩表现会更差。沃顿商学院教授伊万·巴兰吉在亚马逊旗下的服务网站、机械土耳其人公司中随机抽取了一组员工进行对照研究。他发现,如果参与者知道公司对自己进行业绩排名,他们的效率会比那些不知情的参与者更低。如果人们发现自己的排名比同事低,那就更是如此。这种信息并未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而是促使他们选择离开。

    格洛特咨询公司董事长迪克·格洛特表示,实际上,公司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来鼓励人们通力合作。格洛特曾与百事可乐公司合作。他表示,百事可乐公司管理层的做法是,员工的年终奖有40%取决于他们是否帮助有前途的同事获得良好发展。格洛特称,如果把与同事的合作也作为评价员工的标准,人们就会彼此协作。

    格洛特称,末位淘汰制和其他竞争性措施的好处之一是,公司管理者们不得不对员工进行评估,而很多高管在这一点上做得并不好。

    不过,可选择的方式有很多。企业并不一定都要鼓励员工争当合伙人。全球咨询集团汉彬洲公司首席执行官丹·瑞尔敦称:“如果我们实行‘不升职就离职’的模式,有些最出色的咨询师会被迫离开。”

    汉彬洲公司的做法是,让优秀的咨询师安心做咨询,由其他人担负通常由合伙人承担的销售额等任务。瑞尔敦表示,公司的所有员工都拥有股权,而不仅仅局限于合伙人。“同事间拥有更多情谊是我们公司文化核心内容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员工们都能关注客户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

    考虑是否鼓励内部竞争时,文化其实是最重要的因素。塞利诺表示,管理者总希望找到最好的经验和方法,有些公司会采用末位淘汰制的方法。“有些公司采用这种做法获得了成功,别的公司移植这种做法则不见得奏效,甚至有可能搞砸。”

    缓解公司激烈的内部竞争有很多办法,但是,要把一家公司的内部环境从彼此协作转变为残酷竞争很难做到。鉴于很多公司都已经从集中力量、通力合作中尝到了甜头,他们不见得会这么干。

    □美国《财富》杂志中文网

分享到:

 

窝里斗,要不要?
成功企业:卖不完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