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2年02月22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笑脸符:西方视觉文化里的显著角色

作者 Alastair Sooke 译者 森堡 《 青年参考 》( 2012年02月22日   34 版)

    “上世纪60年代,它象征幸福、天真与美国梦。到上世纪70年代则代表致幻剂(LSD)与毒品文化。现在当代艺术家如班克斯将笑脸符作为邪恶的标志。”

    影片《阿甘正传》里有一个著名的场景:汤姆·汉克斯扮演的阿甘不停地奔跑,在3年多的时间里跑遍美国,吸引了众多人与他一起跑。一辆路过的卡车溅了他一身泥水,一位跟跑者见状递给他一件黄色T恤擦脸。

    阿甘还回T恤后,那人发现衣服上印了一个简单的图案:一张笑脸,两只小椭圆形眼睛,嘴咧得大大的在笑。“有了!”这人立即意识到这个图案的潜力。

    当然了,阿甘只是个虚构角色。但那个拿黄T恤的跟跑者却确有其人,他是来自费城的两兄弟之一,正是他们让笑脸符火遍全球。最近我在为无线电4台(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一个电台)录制关于笑脸符历史的纪录片时,在费城郊外一间办公室里见到了两兄弟之一的莫雷·斯班。

    莫雷与他的哥哥伯纳德一起经营一家小公司,公司主营贺卡与其他一些诸如笑脸符徽章之类的小物品。1970年前后,在他们的笑脸符出名后,兄弟俩开始售卖一系列的笑脸符产品,包括保险杠贴纸、储蓄罐与钥匙扣。1971年2月,他们用“开心的一天”为笑脸符申请了版权保护。

    他们的产品受欢迎程度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到1973年,斯班兄弟卖出了1200多万只徽章,营业额高达150万美元。笑脸符像“恶性传染病”一样感染了美国文化。如果十字符是纳粹德国的象征,笑脸符就成了美国消费文化的象征——下至便宜的小塑料装饰品、上至百货商场售卖的奢侈品,所有商品就像打下了印记。莫雷与伯纳德变成了知名的“笑脸兄弟”。

    莫雷将笑脸符的成功归因于全民情绪。经济不稳及“越战”让许多美国人感到厌倦,人们想要给自己鼓劲——戴上一个咧嘴笑的徽章能起到作用。“我们惟一的目标是挣钱,”莫雷说,“但当它成为幸福标志时,我们兴奋不已。”

    多亏了斯班兄弟,笑脸符成为了认知程度最高的几个标志之一。漫画家在报纸以及《纽约客》之类的杂志上诙谐地模仿该图案。1986年,“染血笑脸”又被漫画小说《守护者》的作者选为书中频频出现的图案。上世纪80年代末,它又成为英国“酸屋音乐”(家庭音乐的一个流派,音乐中常包含恍惚、催眠的元素)的标志。

    上世纪90年代,西雅图摇滚乐队“涅槃”(Nirvana)以“×眼歪脸”的改编版笑脸符作为自己的标志。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公司形象广告上的显著位置也有一个经典的笑脸符。笑脸符还出现在艺术家如纳特·洛曼(美国涂鸦和拼贴画艺术家)、班克斯(匿名英国涂鸦艺术家、社会运动活跃分子)的作品里。更常见的是,它每天还出现在数不尽的电邮与短信里。

    是哪位天才创造了笑脸符?又是谁从中获益?想必此人每天都对着银行账户笑个不停吧?笑脸符的出处并不清楚,并且存在争议——有时人们认为作者是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伍斯特镇的商业艺术家哈维·鲍尔。

    1963年,鲍尔受邀为一家保险公司设计logo,要求能够鼓舞员工士气。只用了不到10分钟时间,他就勾勒出一张黄色的圆脸,脸上有2只黑眼睛与1张咧开的嘴。在上世纪60年代,他的设计被印在了成千上万只徽章上,被公司的推销员与客户携带。鲍尔收到了45美元的报酬,却再没有从自己的设计中赚到一分钱,尽管他在2001年去世之前已被公认为笑脸符的发明者。

    但法国人尼古拉斯·卢法拉尼却否认鲍尔是发明人,他所有的专利授权公司Smiley World在100多个国家拥有笑脸符版权,年营业额接近9000万英镑。他认为,笑脸符最初是上世纪50年代末美国东海岸一家广播公司促销活动用的标志。他甚至还告诉我,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将双眼、弧形嘴的笑脸图案刻在卵石上。卢法拉尼的父亲于1971年在法国注册了笑脸图案商标。

    无论其起源怎样,笑脸符已作为西方视觉文化的显著角色达半个世纪之久。或许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简单,它所代表的含义一看便知。

    “笑脸与‘婴儿潮’一代一同演变着,”正在写一本研究这个主题的书的美国记者琼·盖奇说道,“上世纪60年代,它象征幸福、天真与美国梦。到上世纪70年代则代表致幻剂(LSD)与毒品文化。现在当代艺术家如班克斯将笑脸符作为邪恶的标志。”

    英国《每日电讯》报

分享到:

 

电影《爱》自我感觉良好
笑脸符:西方视觉文化里的显著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