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科齐阵营宣称“坚持改革到底”,试图从舆论上给民众一个印象:2012年的法国大选已经不单纯是一场普通的政党轮替之战,而是未来的国家方向之争,涉及法国将选择何种方式面对变化中的世界。
法国总统萨科齐终于开始了寻求连任的竞选之旅。2月15日,他在法国电视一台宣布参加竞选,2月19日,他参加了在马赛召开的第一场万人造势大会。
但人们并不看好他——萨科齐创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任总统最低的民意支持率:20%。
“法国应当面对现实!”萨科齐向法国公众反复强调这个理念,以此来攻击对手奥朗德。
他将自己塑造为“拯救法兰西的勇士”,调整法国退休制度(从60岁推迟到62岁),变相废除35小时工作制等高福利制度,推动大学改革,虽然客观上提高了法国的竞争力,却严重伤害了法国大众的现实利益。
他以张扬的个性来配合其执政风格,虽然满足了传统右翼“权威”甚至“保皇”的情节,却让严谨的知识分子和不少中间选民反感。
在2012年总统大选的民调中,他也是长期落后于社会党总统候选人奥朗德。即使在2月15日晚正式宣布参选后,次日民调依然显示:第一轮奥朗德的得票率将是28%,萨科齐为24%,第二轮则保持在奥朗德55%、萨科齐45%左右的水平。
近年的几次选举,也说明法国民意在向左转:2010年大区选举,2011年省议会选举都是左派大胜,连右派从未失守的堡垒——法国参议院选举也是左派获胜。
再加上金融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失业率接近10%,经济增长缓慢,普通法国人的生活水平确实在下降,这些因素都可能被选民们简单归罪于萨科齐的“勇敢改革”。
按照目前局势,萨科齐连任的前景很不乐观。
因此,萨科齐的竞选策略,呈现出“绝地反击”的态势。
首先,他用“强大的法国”作为竞选口号,力图化解法国人心中“脆弱法国”的悲观情绪。其次,他有史以来第一次将蓝色的大海作为选战海报背景,以呼吁法国人应当放眼世界面对新挑战,而此前,海报的背景多是绿色的乡村,以取悦法国人保守又自豪的情结;更重要的是,他以“现实”和“勇气”等抽象理念来取代实质性政策,因为5年内法国人确实没有过得更好,单靠政策已经很难说服他们了。
萨科齐的竞选总管朗柏赫告诉《青年参考》,用大海做背景,意味着法国需要新的视野,希望法国人能够有远见来思考政纲,还意味着法国应当勇敢面对全球化的现实而不是拒绝。
法国人追求平等高于自由,从而诞生了法国特色的高福利制度。在社会党执政时期,法国将退休年龄提到60岁,并实行全球罕见的每周35小时工作制。这些改变虽然充分保障了人权,但提升了企业劳动成本,削弱了个人工作进取心,并因此严重影响了法国的国际竞争力,这正是萨科齐敢于改革的民意基础。
不过,他一上台就碰到金融危机,结果,改革成本大而效果小。
此外,法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对本身的璀璨文明很自豪,对全球化则往往以“法兰西例外”的托辞怀有排斥。尽管大部分人知道法国必须改变以适应新世界,并因此在2007年将萨科齐选为总统,但法国人缺乏承受改革成本的心理准备,长期过于优越的生活和福利保障让他们几乎丧失了知难而进的勇气,所以,一旦改革遭到挫折,他们很容易打退堂鼓。
萨科齐的很多政策也惹来争议。他很多政策基于现实考虑,更有利于大资本家和富人,牺牲劳工利益来谋求经济发展,忽视了平等。他削减国家赤字,缩编教师数量,伤害了法国人极其重视教育的感情。高校自立改革虽然方向正确,但从未尝试过“自主经营”的法国知识分子,缺乏足够能力去适应现代化教育机构的管理,初期的负面效益更多。此外,退休制度改革缺乏和社会各界的足够沟通,引起强烈反对。
所以,面对执政业绩在数据上和民众感受度上的弱点,萨科齐阵营抓住了踌躇的法兰西心态,宣称“坚持改革到底”,试图从舆论上给民众一个印象:2012年的法国大选已经不单纯是一场普通的政党轮替之战,而是未来的国家方向之争,涉及法国将选择何种方式面对变化中的世界。
不过,萨科齐的主要对手奥朗德属于改良社会主义者,在社会党内属于右派,其政策相对温和。比如,对35小时工作制和退休制度的改革,他并非一味反对,萨科齐攻击他过时、陈旧显然过于夸大。因此,萨科齐的宣传能打动多少犹豫的中间选民,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