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作为年轻人的网上论坛,可以反映一部分青年看法,特别是一些比较偏激的青年。但我们常常怀疑这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
一只“蝗虫”的幽灵,正在啃噬香港人和内地人对彼此的善意。2月1日,香港《苹果日报》刊登了整版的“蝗虫广告”。在此几天之前,一群香港年轻人走上街头,围住蹲坐在街头休息的内地游客,唱起一首名为《蝗虫天下》的歌。
这群“唱蝗”的年轻人,通过一个名为“高登讨论区”的香港网络论坛聚集起来。其中一个对一名席地而坐的内地女士说:“Hi, auntie!”(高登讨论区特有的粗口暗语),然后用粤语指责她不讲礼仪。
《苹果日报》发表的新闻照片显示,面对他们,一名内地游客用手中的皮包挡住了脸。
“唱蝗”主力军:网络愤青出击
《青年参考》发现,整版“蝗虫广告”由香港“高登讨论区”的年轻网民自发筹款,并得到香港准妈妈论坛“亲子王国”中部分用户的赞助。
广告刊出后,香港平等机会委员会主席林焕光认为广告涉嫌歧视,但这些网民辩解称,广告画面中的昆虫是一只草蜢,毫无用蝗虫比喻内地人之意。
此前,1月27日的上街唱“蝗虫歌”活动,也是由“高登讨论区”发起,参与者均为该讨论区的网友。
《蝗虫天下》这首歌,从2011年4月起就在香港部分网民中广泛流传。“巴士港铁小巴,餐厅酒店商铺内乱叫喧哗,难道你不觉丑吗?”“蝗虫大肚像异形,怀孕入境却未停,无人能阻止它抢获身份证”等歌词,与不久前刊登的“蝗虫广告”中的言论大同小异。而“蝗虫”的称呼,自此在香港流传。
“蝗虫歌”消停了不到一年,内中隐含的矛盾又因最近“D&G”禁止香港市民拍照事件、内地游客地铁进食事件,以及北大教授孔庆东辱骂香港人再度激化,而“蝗虫广告”最终将其推向了沸点。
香港各界人士普遍对“蝗虫广告”持批评态度。地产大亨、报纸《am730》创办人施永青认为:“这只是少数人的行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针对内地同胞或者任何国籍的人,一切要以事实为依归。”
“唱蝗”最响的声音,则来自个别激进的学者与准妈妈权益团体。而自始至终,“唱蝗”的先锋与主力都是网络上的年轻人。
对此,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副教授马岳向《青年参考》评论称,香港一直都有一些人对内地人有偏见,其中有些看法有客观基础,有些则“真的是偏见”。
“近年来,一些趋势令部分年轻人担心内地对香港的影响力愈来愈大,影响香港本身的生活素质,因而令他们情绪激化。”马岳说。
“蝗虫广告”和“唱蝗”行动的主要联络地“高登讨论区”(Golden Forum),是香港最火爆的技术论坛之一,也是年轻的“宅男”们交流影片与技术资讯的阵地。
不过,虽然“高登”的创办主旨与时政无涉,其中的最大版块“吹水台”却从来不缺时政话题。
自2006年夏天起,“高登”网民不断挖掘爆炸性新闻,在讨论区中潜水的媒体记者也随之大增,几乎每天的香港报纸上都有来自“高登”的报道,许多争议性社会报道也会引用“高登讨论区”中的网民言论。
在一次采访中,“蝗虫广告”的发起人Yung Jhon说:“为什么内地妈妈要蜂拥来占据公共医院的资源,攫取我们的利益和社会福利?为什么内地人拒绝遵从我们的规定和秩序?我们不能接受。”
香港不少针对内地人的抗议行动,都通过网络论坛的形式发起。2011年6月,一些网民发起反对政府将6000港元的补贴发放给内地新移民的运动,其中声音最响的,是香港年轻人在脸谱网(Facebook)上成立的反新移民小组“香港本土力量”。此外,“香港人网”等网络论坛,也是此类言论的聚集地。
“未必代表大部分年轻人心声”
“高登讨论区”里层出不穷的偏激言论,也引起学者的忧虑。香港青年智库高级研究员赵善轩曾指出:“(香港)网络愤青,他们活跃于高登、香港人网、Facebook等地……口说公义,却对不同意见施展恶毒的人身攻击,乱扣帽子,大有‘非我朋友,即我敌人’之势。讨论问题不爱提出理据,甚至没有推论。”
学者马岳则认为:“‘高登’作为年轻人的网上论坛,可以反映一部分青年看法,特别是一些比较偏激的青年。但我们常常怀疑这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大部分年轻人的心声。”
“网上讨论,经常会有自动激化的趋势,即一人批评,多人附和。不同意见不敢声张,于是一些情绪化的东西可以迅速卷大,然后引起其他群体的注意。”马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