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不仅是乐器。它有多少弦和锤,就有多少希望、憧憬和失落,而且可以同你的灵魂共鸣。
“我爱钢琴!”这是欧文·柏林1915年在百老汇演出时的主打曲目。“停下!瞧!听!”凭借钢琴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斯图尔特·伊萨可夫在新著《钢琴自然史》中,让我们发出相同的感叹。正如标题所示,这本书探索了“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乐器”的演变。
伊萨可夫笔下的钢琴进化史,并非按线性时间轴平铺直叙,而是在年代和音乐流派之间交错穿梭,为读者编织出一条集人物性格、事实和观点于一身的长河。书中插入了大量背景资料,还有世界著名钢琴家亲自撰写的随笔。手不释卷地读下来,那种滋味就像是在倾听一位童话大师讲故事般过瘾。
给钢琴带来生命的当然是演奏家们。按照伊萨可夫的说法,莫扎特是“史上第一位钢琴巨星”,这位神童的协奏曲,一举改变了钢琴的乐坛地位。当年,莫扎特在欧洲举办巡回演奏会之后,成名已久的音乐大师约翰·阿道夫·哈塞不禁感叹:“这孩子将会让我们统统被公众遗忘!”伊萨可夫自己对莫扎特的评价是:“他的天赋集中体现在,能让钢琴的音调演绎出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通过音乐让你了解人的心境,而不是单纯追求瞬间的刺激。”
伊萨可夫解读了许多知名钢琴家的人生和演奏风格,把他们粗略地分为四类:激情家、炼金师、节奏家和旋律家。“任何音乐家都不可能被强迫成为其中之一。”他解释道,“但粗略地讲,后来者可以将各个国家、各个年代、不同流派的音乐家归入这四大基本类别。”
以这种分类方法做框架,本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情节、迷人的轶事和发人深省的名句。李斯特属于激情家,宣称“我就是音乐会”,喜欢用“你缺乏我的个性”批评学生。他在音乐会结束时常把手套扔到地板上,女观众纷纷冲上舞台争抢,几近引发骚乱。“而到了20世纪50年代末,德彪西和拉威尔彩虹般的和声,又成了对‘炼金师’们吸引力巨大的素材,那些爵士乐艺术家厌倦了比波普风格的刺耳,苦苦寻找新的方向。”
在阐释“节奏家”那一章里,伊萨可夫更是妙笔生花:“生命蕴含着节奏。我们在呼吸,心脏按熟悉的节奏咚咚跳动,体液潮起潮落,就这样加入了一个充满循环的自然世界——从行星的轨道到贝壳上的图纹,这样的重复运动都可以扮演音乐有机体的呼吸。”至于旋律家,书中是这样描写的:“旋律是我们哼着离开音乐厅的那种调子。并不是所有的旋律都相同,有些平静且富于教养,有些充满激情与诱惑。作曲家能够创造出欢快的叮当声,就像香槟冒泡,也可以创造出由一连串冰冷声音组成的、刻板生硬的嘶喊。”
在这本词句华美的书中,澎湃的热情似乎会随时喷涌而出。“钢琴不仅是乐器。它有多少弦和锤,就有多少希望、憧憬和失落,而且可以同你的灵魂共鸣。”伊萨可夫对钢琴的感悟早已超出了历史范畴,恰似一首美妙深沉的旋律,能让你驻足,观望,然后痴狂地倾听!
美国《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