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专家称患上“荷兰病”

澳大利亚人不敢乱花钱

本报特约撰稿 张咏 《 青年参考 》( 2011年12月14日   27 版)

    作为一个经济规模并不算很大的国家,澳大利亚为什么能在国际经济形势中屡次扮演“风向标”的独特角色?在貌似良好的经济环境中,澳大利亚人为什么反而不“乱花钱”了?

    澳大利亚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与众不同,2009年下半年,当大多数西方国家还在金融危机中“挣扎”时,澳大利亚最先开始加息,是西方国家中头一个摆脱经济衰退困境的“幸运儿”。前不久,澳大利亚央行出于对经济增速放缓的担忧连续两次降息,该国再次成为国际金融界的“弄潮儿”。作为一个经济规模并不算很大的国家,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在国际经济形势中屡次扮演“风向标”的独特角色,与该国迥异于别国的经济结构密不可分。

    连续降息只为经济复苏

    据法新社12月6日报道,距离圣诞节还有半个多月,澳大利亚人早早收到了一份节日“贺礼”——该国中央银行(RBA)连续两个月降息。“澳大利亚央行董事会将会继续根据外部形势的变化制定相应政策,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较低的通货膨胀率。”RBA行长格伦·史蒂文斯表示。他还指出:“全球金融市场前一段时间曾经历了剧烈波动,很多国家财政状况极为拮据,特别是在欧洲,再加上企业和家庭出于防范风险的角度紧缩支出,全球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外汇与利率部门负责人安妮特·比彻尔的话说,欧债危机久拖未决是导致澳大利亚央行连续降息的主因。“欧洲在政策上的犹豫使得全球经济出现下滑走势的危险越来越大。”

    尽管已经连续两次降息,但在不少经济学家看来,澳大利亚的第三次降息已是“箭在弦上”。根据美国道琼斯通讯社12月9日的报道,最新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澳大利亚央行可能在2012年2月第三次下调基准利率。在这次针对17位经济学家所做的调查中,有14名经济学家预测澳央行将会在明年2月7日下调利率。

    澳大利亚圣·乔治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贝萨·德达也预测该国央行会在2012年一季度再次降息,“届时央行的具体降息力度将取决于欧洲经济在这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德达表示,“如果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方面总拿不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的话,世界经济及金融体系受到拖累的可能性就会相应加大,澳大利亚央行也就必须加大降息这个经济加速器的使用力度。”

    消费者越来越“抠门”

    虽然澳大利亚央行试图通过连续降息刺激该国经济,但广大民众似乎并不领情。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澳大利亚人开始学会节俭度日了。即便经济增长良好,澳大利亚消费者仍感到担忧。他们没有重拾过去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而是把钱存入银行。澳大利亚家庭存款占其可支配收入的10%,这几乎与德国的水平相当,是美国和英国的两倍以上。

    澳大利亚民众对于存钱的渴望,反映出全球金融危机给他们留下的心理阴影。澳大利亚的失业率只有5%,矿产业也因获得巨额投资而蓬勃发展,但人们更愿意存钱,而不是花钱。

    澳大利亚需警惕“荷兰病”

    澳大利亚的经济形势比欧美国家好很多。根据彭博新闻社的报道,凭借煤炭和铁矿石的出口需求,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需求,澳大利亚经济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今年第三季度,澳大利亚的通胀数据显示,物价压力已明显缓解。澳大利亚统计局于12月6日宣布,该国今年第三季度的经常账目赤字有所下降。  

    虽然经济形势不错,但当地人依然不愿加大消费支出,其中主要原因是该国特有的经济结构。澳大利亚是资源大国、人口小国,资源成本低、劳工成本高。为此,政府扬长避短,通过国内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调整,同时出台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扩大贸易伙伴等宽松的外贸政策,调整进出口贸易结构。

    澳大利亚充分发挥其自然资源丰富的优势,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初级产品出口国,其传统出口产品为矿产品、畜牧产品和农产品。其中,燃料和矿产品出口约占澳出口总值的1/3。但也正是这种经济结构使得澳大利亚在经济发展上受到的外部影响较大,缺少足够的自主性。

    红火的矿产品出口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对澳大利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路透社在12月2日一篇报道中称,金属与能源出口业如此兴旺,推动澳元急剧升值,澳大利亚制造商的产品竞争力却下降。

    专家们警告说,澳大利亚已患上“荷兰病”。这个词最初用于描述上世纪60年代北海发现原油对荷兰经济产生的影响,当时荷兰能源出口大增,货币也随之升值,而大部分制造业受到重创。最近几年来,澳大利亚初级大宗商品向亚洲的出口节节攀升,结果刺激澳元自2006年以来升值了将近50%,现在兑美元已达到1比1的水平,而2006年的汇率只是1澳元兑换0.70美元。澳元升值推高了劳动力和制造业中的其他成本,熟练工人纷纷转向工资较高的资源类企业。对传统制造业来说,澳元坚挺使其更难在价格上与外国同行竞争。

    按照颇具影响力的游说组织澳大利亚工业集团(Australian Industry Group)的说法,在过去两年里,澳大利亚制造业估计损失了10万个就业岗位,规模缩水了10%。澳大利亚工业集团CEO希瑟·里杜特警告称,以大宗商品出口为主导的发展局面对澳大利亚经济结构所造成的扭曲是非常严重的。

    澳大利亚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该国地方制造业正在急剧恶化,就在今年5月至8月间,西澳地区就有13300个制造业岗位被裁掉,相当于当地14.4%的就业人口失业。“就在这片看上去欣欣向荣的地方,制造业却在受苦。”澳大利亚制造业工人联合会西澳分会的秘书长史蒂夫·麦卡特尼说。

 

澳大利亚人不敢乱花钱
澳大利亚人精打细算学“代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