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数万人大示威和平得让人惊叹

俄罗斯:一场憾动政坛的“公民运动”

本报特约撰稿 方亮 《 青年参考 》( 2011年12月14日   06 版)

    10日,示威者打出“给我们公正的选举”的标语。图片来源 CFP

    一场“现代俄罗斯史上最大规模抗议”的运动10日在广袤的俄罗斯大地上上演。而在运动之前,就已有俄罗斯网友拍摄到装甲车进城的场面,一时间引发网友一片惊呼。但这些并未改变这场运动的和平面貌。待民众抗议结束各自回家并不忘感谢警察的友好态度时,一些俄罗斯媒体认为,这场示威的“公民运动”底色已表露无遗。运动过后,普京的态度成为关键,而其执政前景也不免添上几分阴影。

    示威人数:从300人争取到3万人

    因普京领导的统一俄罗斯党在选举中涉嫌大规模舞弊,莫斯科街头5日与6日连续两天上演了两场5000多人参加的大规模示威。按照以往对俄罗斯政情及民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分析,恐怕没有多少专家预估俄民众能搞出比这规模更大的运动。但俄反对派诸位领导人早早就放出风来称,10日他们将带领民众组织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大示威。他们以系在身上的白丝带为标志,意指干净纯洁的选举。

    而从6日到9日,梅德韦杰夫与普京也动作频繁。相对有“自由之风”的梅氏承诺将调查舞弊现象。而普京则强硬了很多,称“我们不欢迎党派竞争,如果想看议员们打架、撕头发,就去动物园看”。此后,他又正式向俄中央选举委员会递交了总统竞选申请。所有这些更加刺激民众感情,促其走上街头。

    按照组织者原先的计划,10日当天他们将在莫斯科的革命广场进行大型示威。此前,他们已与莫斯科政府商定示威人数为300人,由于届时来广场的人数将肯定超过这个数目,故没有人真正在意这一数字的多寡。但是,8日突然传来消息,活动组织者宣布活动改为离克里姆林宫较远的波洛特纳亚广场,与官方商定的示威人数也升到3万。原来,以“团结运动”领袖涅姆佐夫为首的运动领导层一直在与莫斯科政府进行谈判,官方希望示威挪到波洛特纳亚广场,而运动领导层不反对改变地点,但条件是增加示威人数指标。最终的谈判结果是双方达成一致:挪地方并增加人数。

    俄罗斯宪法虽规定公民有集会自由,但却一直实行审批制,集会如果未经批准或超出原先批准的人数,警察就有权抓人。所以,示威人数指标升至3万人,至少可以更有效保证示威人群的安全。涅姆佐夫对这次与官方达成协议的解释是:“许多人都是第一次上街,我们不应该让他们冒直接面对警棍的危险。”

    最终,整场运动的方向按照涅姆佐夫与官方商定的方向进行。涅姆佐夫10日先前往革命广场,与那些坚持在那里示威的示威者会合,然后带着他们一同赶往波洛特纳亚广场。

    全境联动:“兄弟们,广场见!”

    10日清晨,地跨多个时区的俄罗斯大地自东向西开始遍燃示威烽火。远东地区首先发起示威。远东第一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迎来了500名示威者,但整个过程十分和平。

    而第一场略带火药味的示威,发生在另一座远东城市哈巴罗夫斯克,数百名示威者刚一聚集就遭到警察逮捕。同其他地区政府的怀柔态度不一样,哈巴罗夫斯克政府采用的方法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了再说。现场示威者用手机在“推特”上发出信息,称警察见人就抓,甚至一些看热闹的人也被抓了起来。但警察明显没有“认真”对待被抓者,这些人被送上警车后就没人管了。由于下不了车,也没人管,示威者干脆坐在车上观察外面的情况,然后用手机发送“推文”。一位示威者称,“我们在车里有说有笑,很开心。”

    从远东到西伯利亚,随着晨光的到来,一批批示威者聚集到自己所在城市的广场上,开始喊口号,亮标语。警察们则大多在旁边维持秩序。有些城市只有几十人,而在巴尔瑙尔和新西伯尔斯克则聚集了上千人。“推特”网友们不断发出“我出门了,去广场!”“兄弟们,广场见!”这样的“推文”。整场运动的联动之势就这样被带动起来。

    随着事件的推移,运动慢慢接近整场运动的核心——莫斯科。在这里,反对派和民众已在翘首盼望。几千名民众在与波洛特纳亚广场一水之隔的地方安静地等候着。与官方商定的示威时间是下午两点。当地时间下午1点半左右,人们就已经等不及了,有人向警察喊话,希望提前放他们进广场,但没有得到警察许可。下午2点,人潮向广场内涌去,气氛热烈了许多。现场记者称,当时的人数至多也就4000人。很可能是因为人数不够,组织者宣布,示威活动延期一个小时进行。但没想到这个决定刚一作出,人潮就开始不断向广场内涌,20多分钟的时间内现场就达到上万人,俄新社记者甚至目测认为已经超过3万。最后,组织者决定,示威于2点半正式拉开大幕。

    反对派领导人纷纷登台,只有一位喊出“革命”口号

    歌曲《我们傻乎乎地把票投给了普京》的词作者亲自演唱这首歌,拉开了莫斯科民众抗议的大幕。民众在领导人的带领下喊出各种口号:“普京滚蛋!”、“把普京流放到马加丹(俄远东的极寒州)!”、“普京,找你老婆去!”、“重新选举!”、“丘罗夫(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下台!”等。现场的标语也是五花八门,比较有意思的有:“警察们,你们的儿子也在广场上!”、“扭曲事实比流感还严重!”

    此时,涅姆佐夫已带领数千名示威者从革命广场赶到波洛特纳亚广场。他的到来让现场再次掀起一个高潮。此后示威进入第二阶段:领导人讲话。涅姆佐夫、前总理卡西亚诺夫等反对派领导人以及像俄共这样的体制内反对派领导人纷纷登台。除了一位领导人喊出“革命”的口号外,几乎所有发言者都在强调在现有法律框架内改变现状。其中大多数人都要求检察院彻查舞弊情节,同时也要求重新选举。而反对派领袖卡西亚诺夫的口号则更加具有实际和前瞻意义,他喊出:“明年3月4日,我们绝对不能再把普京放入克里姆林宫!”

    整场活动中,民众秩序良好,警察们也恪尽职守而且态度良好,未与示威者发生任何冲突。尽管俄内务部派出20辆装甲车,但只是用来维持秩序。现场的俄新社记者用玩具直升机载着镜头进行拍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部分民族主义分子也混到示威队伍当中。这群人曾在去年的马涅什广场骚乱中搞破坏。这次,他们又企图搞破坏,他们掏出大号爆竹,企图用它们轰击天上的直升机,但被民众制止。由于现场气温非常低,许多民众拿出伏特加,喝几口取暖。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细节是,当天,许多谈论男女关系的“推文”也都标注了此次示威的标签,导致搜索示威“推文”时常常有一半是“男欢女爱”。分析人士推测,这很可能是某种有组织的干扰活动。至于组织者是谁,不得而知。这一奇怪现象直至示威结束才告消失。

    持续了数个小时之后,莫斯科的示威结束了。许多人因为天气寒冷而早早离开了,坚持到最后的人则边走边冲着记者的镜头喊道:“我们还会回来的!”活动领导人们则是最后一批离开的人,他们在走之前一起用话筒向现场的警察喊话,感谢他们的负责工作,并称他们表现得像在民主国家一样。

    俄媒:这是一场典型的公民运动

    11日,梅德韦杰夫率先通过网络对这场运动做了回应。他在自己的“脸谱”主页上留言称:“根据俄宪法,公民有言论和集会自由。人们有权说出自己的立场,就像昨天一样。昨天一切都在法律框架之内,非常好。我不同意集会中的口号、标语中表达的意见。同时,我已下令调查选举中的违法现象。”

    各路专家都将焦点聚集在了那句“我不同意集会中的口号、标语中表达的意见”,认为这句话体现出梅氏仍团结在普京周围,尽管他肯定了这场运动。

    俄《观点报》评论认为,这是一场典型的公民运动,而不是西方媒体所称的所谓“之春”或者“之冬”。该报还认为,普京目前的态势虽然不至于太过危险,但他必须采取一种比较开明的态度来应对此次运动,否则民众不满如果扩散开来,恐怕对其选情不利。

    《自由媒体》报则非常欣喜地称,俄罗斯终于诞生了一个“政治民族”,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对政治漠不关心,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一位名叫贝佐夫的俄官员则直接称,俄罗斯已经拥有了公民社会。

 

俄罗斯:一场憾动政坛的“公民运动”
大批支持者游行力挺梅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