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名学者尼尔·弗格森看来,西方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中国、伊朗或二氧化碳排放,而是西方人自己对从先辈那里继承的文明丧失了自信。
身为知名学者,尼尔·弗格森对西方的错误和缺点了如指掌,尽管如此,面对外界对西方文明的质疑,他仍然一次次拍案而起,用更尖锐的言论发动回击。在新著《文明:西方与其余》中,弗格森一如既往地责骂那些蔑视“欧洲中心论”的外国同行们:“谁也无法否认,近代的科技革命是通过科学措施才能推行的,它完全是以欧洲为中心的。”虽然对古代中国乃至伊斯兰文明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应有的尊重,他还是理直气壮地发问:“如果没有接受‘私有财产权’、‘法治’还有‘代议政府’,非西方国家能获得现代化吗?”
弗格森为帝国主义的辩护更具争议性,他写道:“在当今的大学和中学里,差不多每个人都以为帝国主义是一切现代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也成了某些独裁者贪婪掠夺的便利托辞。”对于某些历史学家主张的“殖民地官员和纳粹分子无异”,他也进行了激烈的反驳,称“大多数亚非国家人民的平均寿命,在欧洲殖民统治结束前就开始增长了”。
其实,弗格森并不想周密地调查外界的指控,更没打算不分青红皂白地为西方辩护。他在这本书的开头重提了一个有趣而不易回答的经典问题:“大约从16世纪开始,欧亚大陆一端的几个小国迅速崛起,一度统治了半个世界,这究竟是为什么?”
弗格森没按时间顺序讲故事,而是把整部书分成6章,每章都包含了自己心中的答案(他将其比喻为“超级应用软件”)的一个方面:(1)竞争,欧洲各国间的竞争和各国内部的竞争;(2)科学,以16、17世纪的科学革命为起点;(3)基于私有财产权和立法机关代表权的法治及代议制政府;(4)现代医学;(5)工业革命带来的消费主义;(6)职业道德。核心论点是:这6大武器对西方力量的增长至关重要,而在其他地方,它们一度非常薄弱或根本不存在。
西方的先发优势为它赢得了霸权。不过到了19世纪末,其余国家(尤其是日本)也赶了上来,只是在政治体制层面还有点跟不上。上世纪中叶之后,东亚——尤其是中国同样进步神速,大有与欧美分庭抗礼之势。弗格森承认,“500年的西方时代正走向终结”,他还预测了新老霸权的冲突,称不知道“弱的一方会被推倒还是直接全盘崩溃”。
这并不意味着弗格森就此放弃对西方的信心。本书主张,西方仍然有制度上的优势,而某些新兴国家因为缺乏政治竞争、法治、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发展的质量依然落后,创新能力上的差距尤其大。”总体而论,经过数百年积淀的西方模式仍然能提供一套“最有效的经济、社会和政治体系”,关键在于,西方人自己是否对此保持清楚的认知。
弗格森将维系这套体系的希望寄托于教育——特别是历史教育。他为欧美很多人对历史教育的不重视深感痛心,因为“教育是文明的内核,应该让下一代继承传统,这样才能在忧患时刻重聚奋起的力量”。作为这一逻辑的自然延伸,在他看来,西方面临的最大威胁不是中国、伊朗或二氧化碳排放,而是西方人自己对从先辈那里继承的文明丧失了自信。
弗格森告诉我们,这本书要以容易消化的方式,给男孩和女孩们更多历史知识。但笔者不得不说,孩子们的吸收能力不该被高估,如此严谨的读物不足以帮他们理解西方文明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作者今后仍需在“XX怎么样、为什么这样”方面多费些笔墨。
□美国《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