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霖告诉《青年参考》,哈马德希望卡塔尔以小搏大,影响地区局势,将本国打造成“西亚的新加坡”,他自己想做李光耀式的人物。
让国际社会惊叹的是,卡塔尔左右逢源,高朋满座,水火不容的各方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容身之处。
一方面,众所周知,卡塔尔和美国关系很铁。自1992年起,两国建立了紧密的军事联系,美国中央司令部的前线指挥部以及联合空中行动中心都设在卡塔尔,共有1.3万名美国官兵驻扎该国。
另一方面,令美国备感头疼的埃及和利比亚伊斯兰组织领袖,甚至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的政治领袖哈立德·马沙尔却都在卡塔尔拥有住所,就连阿富汗的塔利班在这里也有办公室。
跟沙特与阿联酋不同,卡塔尔与利比亚、叙利亚、埃及诸国的“穆斯林兄弟会”也互通款曲。一些美国官员怀疑,卡塔尔支持伊斯兰主义领导人。
谈到卡塔尔“兼容并包”的政策,卡塔尔媒体人哈米德·安萨里半开玩笑地说:“把各路人马都找来这里,只要给他们钱就都搞定啦!”
坐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卡塔尔确实富得流油。2010年,其GDP增长率也是世界最高,达到19.4%。黎巴嫩的政治分析家兼评论员塔拉尔·阿特里斯分析说,卡塔尔是“没有意识形态的国家,他们知道阿拉伯国家中的伊斯兰主义者是新势力,结交这些人,奠定了卡塔尔今后在该地区施展影响力的基础”。
对于卡塔尔的意图,有人称之为“拿破仑情结”,也有人认为卡塔尔是机会主义者,借中东巨变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重塑中东局势。从历史上看,卡塔尔被大国欺负和左右的时间太长了,从1760年到1971年,一直受制于大国干预,如奥斯曼帝国、英国、伊朗以及沙特。而这次中东变局无疑给它提供了一个良机。
位于卡塔尔的布鲁金斯多哈中心主任萨尔曼·谢赫说,野心左右着卡塔尔。在国际舞台上,卡塔尔试图将自己打扮成维护和平的中立国家。为获取这个目标,卡塔尔力图在该地区乃至该地区之外扮演不偏不倚的调停者角色:2009年1月,阿拉伯国家加沙问题紧急峰会在多哈召开;2009年2月,苏丹政府代表与苏丹达尔富尔反政府组织代表在多哈举行会谈;2011年,卡塔尔调停也门政治冲突、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的冲突,等等。
与各种力量保持联系是卡塔尔对外政策的基石。博联社总裁、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告诉《青年参考》,哈马德本人也很有抱负,政治上比较有作为。哈马德希望卡塔尔以小搏大,影响地区局势,将本国打造成“西亚的新加坡”,他自己想做李光耀式的人物,当地区的领头羊,提升“小国的大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