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第22届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在成都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与美国商务部长布赖森、贸易代表柯克共同主持会议。
□图片来源 CFP
继续政治的“另一种手段”是经济竞争和融合,而不是战争。这是世界的幸事。
美国在害怕中国什么
最近,笔者在北京曾与一位优雅的老太太一同用餐。她叫何理良,今年85岁,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见证者之一。
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毛泽东时,何理良的已故丈夫黄华曾是翻译。她的父亲是毛泽东的老师,曾给毛泽东讲授克劳塞维茨的著作。这位德国军事战略家有一句名言:“战争是用另一种手段进行的政治的继续。”
不过,如今蒸蒸日上的中国似乎不关心战争或政治,只对经济增长感兴趣。黄先生的儿子在金融业工作,他的女婿供职于好莱坞一家电影公司。中国正经历着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变革之一,美国应关注和研究中国,而不是害怕它。
当然,有一些害怕也是可以理解的,特别是当中国媒体上不时出现民族主义傲慢情绪的时候。中国的军费比美国以外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并且正不遗余力地推进军事现代化。解放军姚少将对笔者和其他4位来访的美国记者表示,扩充军力“将根据我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减轻或加剧你们的担忧”。
他说,中国军队仍处于“机械化”阶段,至少在2020年前,“信息化”方面不会取得大进展。虽然我未必相信他的这一说法,但美中军事技术差距不小倒是事实。11月初,我们获准参观位于北京市郊的一处解放军基地。我们看到的88式坦克,都是上世纪80年代造的,看上去像是老古董。
在中国军营参观 气氛很轻松
今年早些时候,时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克·马伦上将访华并观摩了中方的军事演习,受到热烈欢迎。跟马伦上将一样,我们在军事基地也受到友好接待。我们参观了兵营,并和一名上校开玩笑说,NBA是否让姚明变得软弱了,不适合参军。当时的气氛比20世纪80年代我在莫斯科采访一位红军将领时,要轻松得多。我们并没有看到新冷战到来的踪影。
中国驻美国前大使周文重对我们说,美国军方高层夸大了来自中国的威胁,“他们内心深处了解真相,但需要在国会摆出论据”,才能争取大笔国防预算。
这听起来很有道理。美国的国防预算接近7000亿美元,约是中国的6倍,占自身GDP的2%以上。五角大楼削减军费开支的建议,对于美国的军事优势影响甚微。
“问题应该通过律师而非军人解决”
其实,中国并非一门心思关注美国。它与周边10个国家存在领土纠纷。“我们邻国中有4个拥有核武器。”复旦大学的武心波博士说,“如果你们在中国,估计会睡不着觉。”
上世纪70年代,邓小平着手削减军费,转而专注于经济建设。直到上世纪90年代美国扩大与台湾的防务关系后,中国才开始大规模的军事现代化。
笔者与中国一位资深政策分析家谈起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他说,自己向来听到的都是金钱说话,但现在,中国就是有再多的钱,似乎都买不来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全球论坛的话语权。
他把美国跟中国的清王朝相比。一个世纪前清朝GDP世界第一,但最后还是垮了,因为它自以为是,没能推行改革。他批评美国未能在教育和预算赤字等问题上采取行动。他的批评没错,让人吃惊的是那种激烈程度。他说,“我们向你们学习,但你们觉得没必要向我们学习。”
跟笔者见过的其他成熟分析家一样,他也认为军事手段解决不了政治问题。他说,中国从当前国际体系获益良多,因而无意颠覆它们,或因为威胁世界和平而危及自身的成就。他说,问题应该通过律师而非军人解决。
迄今,继续政治的“另一种手段”是经济竞争和融合,而不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这是世界的幸事。保持警惕不等于我们认为其他大国想要开战。今年5月,中国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访问位于华盛顿的国防大学时,曾引用罗斯福的名言:“我们惟一要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这对两国来说都是有益的忠告。
□美国《商业周刊》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