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下沉的欧洲经济亟需一条生命线。近日召开的一系列马拉松式会议提出了一套新提案,不过这些提案都需要大量现金来拯救希腊经济和欧洲银行体系(大概会达到几万亿美元),并阻止金融危机蔓延到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法国。否则,整个欧元区都会遭受毁灭。找谁帮忙呢?显而易见,是中国。
为寻求中国帮助以维持欧洲经济财政稳定,法国总统萨科齐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打了个电话。这事实上标志着世界经济版图的重大变化:老牌的欧美经济强国地位在下降,中国的经济地位得到了巩固。
尽管上周四欧洲领导人会商通过了对大陆银行注资的协议,但现实问题是,欧洲仅凭他们自己的力量筹集这么多现金,大部分国家都入不敷出,就连德国也已经达到其支付极限。
美国也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因此向中国求助并不是意外。拥有3万亿外汇储备的中国有能力慷慨解决欧洲的燃眉之急。
中国应该做什么呢?目前来看,它向受经济危机困扰的欧洲国家注资的积极性不高。但这一立场越来越站不住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避免欧洲进口国家经济崩溃对中国的利益来说也很重要。
但是中国仍有选择的余地。它可以应欧洲的要求,帮助其恢复稳定,也可以担保购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券,以保证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这理应是欧洲央行该做的事)。或者它还可以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额外的现金,并通过后者转借给欧洲。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可能的好处是获得直接的具体利益。比如,它可以要求欧洲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减少针对中国商品进入欧洲市场的反倾销行为。它也可以以优厚的条件试图去收购受困国家的公司。
当然,这种双边行为可能给中国带来的风险也不能小觑。在国际上,中国会被纠缠进欧洲的政策之中。在国内,中国也会因政府优先考虑国外投资的政策行为而受责备,因中国仍是一个拥有极大发展需求和挑战的发展中国家。
通过加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提高其借贷能力来帮助欧洲,将会避免这些政治代价,尤其是使中国不用直接陷入欧洲政治问题的纷争之中。但中国不得不因此放弃一些额外的利益。
根据现阶段的经济现实,中国至少可以要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全方面改革。这一改革不再局限于该组织高层的国籍问题,而需要更多地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谁更有发言权,谁拥有最大的权力。
由于重大决定要求投票通过率超过85%,当今美国和欧洲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各自拥有绝对否决权。如果中国成为该组织的主要注资者,它应该享有与美国同样的否决权。而随着欧洲从债权人转变成潜在的借款人,欧洲的权力应该相应地减弱。
中国政府到时可以取得民族成就感——在国际重要的金融机构中,它与美国地位相当,超于欧洲的地位——这将作为它海外注资的回报。
这些要求完全合乎情理,理应受到世界的欢迎,因为他们将会把中国引入多边的世界经济体系中。而美欧地区反对此种改变的人应该意识到,如果不这样做,情况会变得更糟。随着中国经济和国家实力变得越来越强大,一个寻求单方面政治利益的中国将成为潜在的忧患。一个拒绝接听求助电话的中国会把欧洲推向深渊。欧洲国家别无选择,毕竟欠债者没资格挑肥拣瘦。
摘编自《纽约时报》,作者系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