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自己的工作吗?你的健康状况怎么样?你每天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吗?当你需要帮助时,朋友会伸出援手吗?你信任邻居吗?你对自己的生活总体满意度如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以下简称“经合组织”)于10月12日最新发布的报告《你过得怎样?(How’s Life)》聚焦于上述及其他问题,对全球40个国家的国民生活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估。报告考察了包括收入、工作、住房、健康、教育和环境等和生活相关的共11个方面的情况。目前,经合组织正努力设计新的方法,不仅仅依靠国内生产总值来评估国民生活福祉,该报告是这项努力的一部分。
《你过得怎样》报告详细考察了构成美好生活的诸多方面。收入仍是一个主要因素,但其他方面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福祉与良好的健康、干净的环境、强烈的社区和社会参与意识、良好的家园、安全的生活区息息相关。
政府应确保大多数人受益于这些因素,同时致力于消除不平等和贫困。对于许多人来说,不平等和贫困仍是走向福祉的障碍。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收入与幸福指数都存在一定关系,比如,富有的丹麦的幸福指数高于相对贫困的中国。但这份以“盖洛普世界民意调查”数据为基础发布的报告,揭示了一些有趣的新发现:
收入高不等于必然过上好生活。最富裕国家的国民未必是最幸福的,特别是当社会接触、对他人的信任或个人安全感偏低的时候。因此,最不幸福的丹麦人比最不幸福的中国人所处的境地更尴尬。
拥有工作是国民幸福必不可缺因素。好工作不仅带来收入,也影响个人性格及社会关系的机遇。
南非、韩国人每天上下班花费的时间最多,而爱尔兰、丹麦、瑞典人上下班时间最少。乘坐交通工具的时间是“工作-生活平衡”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报告中衡量福祉的重要指标。
新西兰、葡萄牙人是所有被调查的国家中最爱社交的。社会接触显然使人幸福,同时那些具有广泛关系网的人往往更健康、寿命更长,更容易就业。
绿地空间的多少和自然环境是否健康也是关系到生活质量的一个根本因素。
综合自经合组织官方网站、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