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努科维奇为何让自己陷入“千夫所指”的困境?加拿大《爱德蒙顿杂志》10月14日援引俄罗斯分析人士的观点说,亚努科维奇此举意在转移视线。
全球经济危机令乌克兰主要出口产业钢铁和化工一蹶不振,在这种艰难时世,每月向俄支付约7亿美元天然气款,令乌克兰实在吃不消。而拿季莫申科一案来说事,可转移民众对政府的批评。乌领导层认为,2009年协议所定价格即使按照欧洲标准也不公平。乌当局眼下急需获得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重新商谈天然气价格实在是迫在眉睫。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拒绝妥协。俄罗斯一直试图利用天然气,说服乌克兰加入关税同盟和共同市场,并在此基础上成为普京倡议的“欧亚联盟”成员国。
有乌克兰分析人士提供了更具逻辑性的分析:此案最初并非亚努科维奇本意,而是领导层中的既得利益集团使出的把戏。该集团不乏大腕级人物,其中包括瓦列里·克罗什科夫斯基,此人拥有国际传媒集团,还兼乌克兰国民银行委员会成员。该集团还有乌克兰能源部长博伊科、能源大亨德米特罗·费尔塔什以及外交部长康斯坦丁·格里先科。他们的目标就是孤立亚努科维奇,并破坏任何旨在融入欧盟或俄罗斯领导的关税同盟的计划,因为任何计划都会威胁到他们的权力和利益。
这个团体中,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费尔塔什,他曾是前总统尤先科的盟友,拥有自己的能源公司“俄乌能源公司”(RosUkrEnergo),他从俄罗斯那里购买燃气,转手卖给乌克兰,从中谋取暴利。他之所以对季莫申科恨之入骨,是因为她2009年与俄罗斯签订的协议使得他无法牟利。他非常希望,通过法庭判决让宿敌季莫申科永世不得翻身。
毋庸置疑,昔日的“燃气公主”季莫申科本身也有“原罪”。1995年到1997年,作为乌统一能源公司负责人,她在与政府的合同中赚取不菲的利润。但要说“原罪”,现在的很多寡头也都有。有分析人士认为,将季莫申科定罪,是杀一儆百,让那些挑战总统亚努科维奇的人趁早死了那份心。
亚努科维奇希望在2012年10月的议会选举前一举除掉季莫申科。他或许相信,乌克兰与欧盟关系太重要了,欧盟不会因乌克兰的内斗而牺牲双边关系,坐视乌克兰投向俄罗斯的怀抱。然而,欧盟方面显然不会牺牲自己的民主原则。
此案中,最受伤的恐怕是乌克兰的民主。那些在政府中呼风唤雨的既得利益者,也许正“偷着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