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10月19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希拉里撰文宣告美国回到亚洲

美国能否接受与中国分享权力?

本报特约撰稿 郭炘 《 青年参考 》( 2011年10月19日   08 版)

    希拉里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中)、国务委员戴秉国在第二届中美战略与经济论坛上。

    ■希拉里说,美中关系发展没有指导手册,然而,“利益攸关,不容失败”。

    ■《台北时报》:希拉里在文中对台湾只字不提不是“疏忽”,而是“故意”。

    ■亚洲有第三条路线:美国和中国扮演平等的角色,共同领导该地区。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美国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阐述“未来60年”美国要把战略中心放到亚太地区的意图,更将焦点指向中国。这篇文章于10月11日发表在《外交政策》杂志上,长约5500字,标题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20世纪美国战略核心在欧洲。自冷战开始后的40多年里,美国全球战略重心始终在欧洲;冷战结束后,其全球战略锁定为“欧亚”。然而,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中国崛起,希拉里称,美国开始将全球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

    分析普遍认为,新世纪一开始,“9·11”事件发生,美国先后陷入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两场战争,无暇顾及亚洲。如今,正如希拉里所言,亚洲已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之处,以及最大的发展动力源。

    21世纪的亚太地区是“美国的经济和战略利益的核心”,希拉里说。在“9·11”事件发生10年后,在美国新一届总统大选开启前夕,这名以强硬著称的女国务卿一席话,起码从名义上宣告美国重新回到亚洲。

    “9·11”十年,美国重回亚洲

    如果希拉里所言属实,那么早在2009年奥巴马上台后,美国就“确立了全面重返亚洲战略”。希拉里上任后的第一次出访,同样是访问亚洲。

    如今,她在文章中说,伊拉克战争接近尾声以及美国开始从阿富汗撤军,美国现在处于一个转折点。“今后10年美国外交方略的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它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

    希拉里清楚,这一政策在美国国内面临的挑战:伊拉克和阿富汗仍处于过渡时期,美国本身也面临着严重经济挑战,美国政坛上有些人呼吁美国减少在国外的参与,优先解决紧迫的国内问题。

    “这些冲动是可以理解的,但也是受到误导的。那些说我们不能再继续参与全球事务的人完全是本末倒置——不参与的后果远非我们所能承受。”她说。

    希拉里对“亚洲盟友”们的态度进行了典型美国式的解读。“在我们的边界之外,人们也在揣测美国的意图,不知道我们是否愿意继续参与并发挥领导作用。”她写道,“在亚洲,他们问我们是否真的会长期驻留,我们是否有可能再次因别处发生的事件而转移注意力,我们是否能够做出——并保持——可信的经济和战略承诺,以及我们是否能够以行动来落实这些承诺。”

    “答案是:我们能够而且一定会这样做。”

    对美国的亚太战略,希拉里概括道,“必须顾及并适应在亚洲各地不断出现的迅速和显著的变化”。这一切外交上的考量被与美国的国内利益紧密连结起来。希拉里认为,亚洲开放的市场能为美国进行投资、贸易及获取尖端技术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而美国国内的经济复苏,则将取决于出口和“美国公司开发亚洲广阔和不断增长的消费基群的能力”。

    中美“利益攸关,不容失败”

    尽管各用一小段文字论述了美国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传统盟友关系,但在文章中,希拉里花了长长篇幅对与中国关系进行讨论。

    “美国不能满足于这一点。”她这样论述自己与亚洲老盟友们的关系。

    在上任后,希拉里对中国批评甚多。此文中,她只使用了少量笔墨来提及中美之间老生常谈的问题:“中国仍然需要采取重要的改革步骤。具体而言,我们正在努力要求中国停止对美国和其他外国公司或它们的创新技术的不公平的歧视行为;撤除对本国企业的优惠待遇;并终止那些不利于甚或盗取外国知识产权的行为。我们希望中国采取步骤,允许人民币对美元以及对中国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货币的汇率更快地升值。”

    不过,在文章中,她仍然将中国称为“伙伴”。她指责了两种关于中美关系的观点,一种是,美国国内一些人把中国的进步视为对美国的威胁;另一种是,中国一些人担心美国会试图遏制中国发展。

    “一个欣欣向荣的美国对中国有利;一个欣欣向荣的中国也对美国有利”。希拉里说。

    在希拉里笔下,中国这个“伙伴”首先被定位为美国领导下的亚洲合作者,是美国需要新发展关系的几个重要国家(此外还包括印度、印度尼西亚)之一。她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和美国的“担忧和误解仍然在太平洋两岸徘徊不去”。

    这样一种关系是不能仅靠愿望来建设的。希拉里称,中美“必须坦诚对待我们之间的分歧”,同时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期望”。希拉里承认,在最近两年半时间里,她的重点工作之一是扩大中美两国具有共同利益的领域,与中国一起努力建立互信,并鼓励中国在解决全球性难题时采取积极行动。“我们决心与中国一起共同应对至关重要的地区性与全球性安全问题。”

    不过,她同样无法回避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在金融危机后,希拉里认为,是中国与美国一起“合力把全球经济从濒于崩溃的境地挽回”。

    “我们在前进过程中,将继续把同中国的关系置于一个更广泛的地区性的安全同盟、经济网络和社会纽带的框架内。”希拉里说,美中关系的发展没有指导手册。然而,“利益攸关,不容失败”。

    亚洲的“第三条路线”

    希拉里的文章问世之际,美国总统选举正在临近。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为表达下一届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政策思路。就在文章发表后不久,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竞争者罗姆尼也发表了对外交政策的强硬表态,强调美国仍将领导世界。

    不过,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对美国和希拉里来说,一个先决性的问题是,美国回到亚洲是打算重申美国在该地区的势力,还是能够接受与中国分享权力。

    该评论认为,希拉里的文章只是亚洲地区11月密集日程的序言。奥巴马将首次出席于巴厘岛召开的东亚峰会。他还将在其出生地夏威夷主持亚太经合组织(APEC)年度领导人会议。

    《金融时报》同时还分析说,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新亚太政策,都必须跨越位于地区政治核心的基本矛盾。在经济上,美国的盟友们正变得更依赖于中国,同时仍坚持加强与美国在安全问题上的联系。这看上去不像是长期可行的政策。

    澳大利亚策略师休·怀特警告,美国坚持保有在亚洲的势力,将导致与中国的紧张关系出现“灾难性升级”,“因为单纯地从经济重要性来讲,中国已变成美国有史以来遭遇过的最可怕的战略竞争对手。”

    怀特指出,亚洲有第三条路线:一种对该地区的共同领导,其中美国和中国扮演平等的角色。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则评论认为,中国不会对美国的表白感到愉快。但现实中,中国能做的确实有限。美国在亚洲的统治力量,不仅取决于华盛顿的绝对或相对实力,更来自美国作为亚洲战略制衡者的独特作用。

    国内媒体对此文回应较多。其中,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中国需要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处理好国内的发展问题是中国稳定的根本;处理对外关系仍然要奉行“韬光养晦”策略,少树敌,多交友。 

    金灿荣表示,美国将战略重心放在亚洲很正常。因为未来西太平洋肯定是全球中心,这里将有中国、印度等一流大国,地位将远超当今欧洲在全球的地位。

    此外,由于希拉里的文章没有提及台湾,也引发媒体关注。《台北时报》以《克林顿文章遗漏台湾》为题,指出希拉里在文中对台湾只字不提不是“疏忽”,而是“故意”。不过,文中同时援引一位美国国务院的消息人士的话说,“由此得出希拉里正降低台湾重要性的结论,是错误的。”

 

美国能否接受与中国分享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