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多数人来说,互联网简直太神奇了。搜索栏里打入字,点一下链接,想要的信息就会自动出现在眼前屏幕上。我们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如何运行的,因为背后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嘎吱作响的齿轮或轰鸣的熔炉,当然也肯定没有排气管。此外,互联网还基本上是免费的。因此,我们往往容易忽视其背后最大的隐秘代价:电力。
近期,我们有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对互联网的这项成本略见一斑。向来神神秘秘的谷歌公司披露了公司运行所需的电力。2010年,该公司消耗了220万兆瓦时(2.2-million megawatt hours)电量。如果该公司总部是在南非的话,那么其一年的电费将是9.4亿兰特左右(1美元约合7兰特)。
听上去很多,但从全球来讲,这还是少的。我们国家最小的科马蒂煤电厂发的电,就足以支撑三个谷歌的用电量。相比之下,美国的电解铝行业用电量是谷歌的400多倍。
但是,互联网增长迅速,而谷歌只是其中一家公司。其他互联网大公司也吸引了同样多的网民,其所消耗的能源应该相差无几。整个互联网活跃着几十亿用户。没有人知道这全部要消耗多少电,但据估计,要占到全球电力供应量的5-6%。这意味着全球互联网每年电费多达1200亿至2000亿美元。这着实是个天文数字。
所有这些能源都是怎么消耗的?最大的用电户是庞大的数据中心;大型机房布满了高性能的服务器,他们是确保互联网运行的苦力;所有这些计算机摆在一块儿会释放出大批热量,所以必须给它们配备空调持续降温。
搜索引擎公司称,其服务会产生一个节能的网络,因为搜索工具可以使用户足不出户,快捷、不花多少成本就能找到他们想要的信息。其实,整个互联网也是如此——比如(从家里)远程办公和视频会议每年会节省无数能源。
但是,互联网扩张太快了,许多人都担心未来网络的电力需求。绿色和平组织认为到2020年互联网业消耗的电量将是现在的3倍。
其实,这类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夸大。我们或许听说过摩尔定律——即从计算机发展趋势来看,每18个月其性能翻一番,而价格降低一半。互联网用电也有类似的规律。
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证明,计算机的能源使用效率也是每18个月提高一倍。这条规律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起就适用,今天仍然适用。这一点从手机技术的大跨越可明显看出。现在一台智能手机的性能比10年前的桌面电脑还高,但用电量却微乎其微。
因特尔公司仿佛嗅到了什么。该公司近日宣布其下一代芯片消耗能源将比现在减少20倍。这意味着将来我们的笔记本电脑可以运行24小时不用充电,而且使用太阳能电池提供电能。即便该技术只实现50%的承诺,数据中心也会比现在少消耗很多电。所以,到2020年时,互联网规模可能扩大至现在的3倍,而能源消耗不会轻易同倍数递增。
□南非《邮政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