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咪呀!》中文版是中国创造力的历史性一步,还是只是中国仿造西方名牌的一个具体实例?
这部剧就像是一个芬迪手袋:一个著名的品牌。而在中国,品牌决定成败。
中文版《妈妈咪呀!》可以刺激中国内地音乐剧市场蓬勃发展吗?
如果还有一种文化可以全球通行,那一定非音乐剧《妈妈咪呀!》莫属。无论是在布琼布拉还是北京,人们都对其中的歌曲耳熟能详。甚至很多不会说英语的人都能拼写出歌曲原唱者乐团ABBA的名字。
现在《妈妈咪呀!》已经登陆中国——这是百老汇音乐剧首次以世上人口最多国家的语言进行演出。经典歌曲像《钱 钱 钱》都是全中文演唱。中国演员以中文表演,并由中国公司制作。这有点奇怪——甚至在某些方面令人不舒服——这种东西方的融合。但是,这种方式已受到北京和上海的观众热烈欢迎。下个月,剧组将移师广州,并在圣诞节前回到上海。
业内人士希望通过这次演出刺激内地音乐剧市场。中国制作商UALE表示,目前为止票房收入约2600万人民币,而全剧制作费为7000万人民币。
但除了利润,这部剧还有一个更重要目的:希望中国的音乐剧制作者可创作有创意的本土音乐剧,并将这些以中国故事为基础的音乐剧出口到国外。
当然,这还需要很长时间。西方音乐剧对中国来说还是外来产物。最相近的就是京剧——但是两者在风格上有很大差别。将《妈妈咪呀!》翻译成中文就是弥补这种差异的漫长过程的开始。
这个过程仅仅开始了一小步。除了语言,这部音乐剧的其他因素也很西方化:比如演员的着装、肢体语言和手势等等。故事本身也不能再西方了。女主角唐娜(电影版由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有三个情人,连她自己也不知道三人中谁才是女儿的父亲。唐娜的女儿要结婚了,非常渴望由父亲领着走过红毯,所以她邀请了三位“候补”父亲。这是一部经典的由错误引发的西方喜剧。故事背景是上世纪60年代的性解放。
选择这样一个外国故事,并对其进行本土化在中国演出,看起来有一些奇怪。但是UALE总裁田元却认为这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在短时间内,《妈妈咪呀!》已成为世界上最火热的音乐剧。”从这个角度来说,这部剧就好像是一个芬迪手袋:一个著名的品牌。而在中国,品牌决定成败。
《妈妈咪呀!》中文版执行制作人大卫·莱特博迪说,译成中文是为了获得最好效果,“用本地语言是一个商业决定。”
近些年,英文版的音乐剧《猫》、《悲惨世界》和其它一些全球热门的音乐剧都曾在中国大陆做过短期演出。但想要在中国取得成功,音乐剧必须赚钱,而想赚钱,就必须长期演出。莱特博迪说:“你怎么才能在一个国家演出一个剧目很多年?就是用当地语言演出。”
很多上海人更倾向于选择外国事物——无论是手袋还是舞台剧。
这也许听起来理所当然,但许多上海的音乐剧迷却并不认同。张雨薇在上海做销售工作,她去看了《妈妈咪呀!》的中文版首演。但她却希望这部剧是英文版。“虽然中文是我的母语,可我更希望看到英文版。我知道这部剧在世界演出,有一定程度的‘全球化’,但中英文之间仍存在文化差异。我感觉中文遗失了些什么。”
张雨薇质疑该剧用中文表演,代表了很多中国剧迷的心声。中文是一种音调语言,重音的不同可以传达不同的意思。“用英语演唱可以很快让别人理解,中文却不可以。”
很多上海人更倾向于选择外国事物——无论是手袋还是舞台剧。上海是中国最西化的城市,有着漫长的和西方人打交道的历史。而且在中国大陆,中产阶级通常对中国品牌不感兴趣。很多人认为,中国版的任何东西都比原版廉价。事实上,国内品牌经常发现,它们很难和这种普遍思维竞争。正如中国有句谚语所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
令人惊奇的是,即使有些人英语不好,他们仍会选择英文版。英文报《中国日报》最近提出问题:翻译百老汇音乐剧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他们采访了一些年轻的上海女孩,问她们会选择哪个版本。结果她们都选了英文版。如果不会说英语呢?“还是英文版。”她们回答一致。
这不是《妈妈咪呀!》剧组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了。该剧的全球制作人朱迪·克莱默说:“第一次在德国演出时,当地媒体质疑为什么不用英语演出。”“但德国人感受到了德语版的有趣,该剧在德国演出了很多年。”她预测在中国也会如此。
模仿是中国音乐剧通往真正创作的必要步骤
剧中坦雅的扮演者沈小岑说,《妈妈咪呀!》能够充分激起中国观众对音乐剧的兴趣:“ABBA的音乐非常有名,中国观众对它们非常熟悉。”沈小岑指出,她在剧中不止用普通话,还用方言(在上海用上海话,在广东用粤语)。“人们爱极了我用上海话表演。”她说。
剧中唐娜的扮演者影子分别出演了《妈妈咪呀!》的英文版和中文版,她认为在世界范围内最终只有两种语言市场:英语和汉语。“我在芝加哥和百老汇都演出过,观众对母语的反应有很大差别。”所以,这部剧是新的中国创造力的历史性一步,还是只是中国仿造西方名牌的另一个实例?即使这次中国制作者们支付了版权费。
音乐剧《三毛流浪记》的制作人雷婷认为,在中国靠摹仿西方的成功范例不可能使音乐剧大众化。“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这个故事不可能发生在中国,”她坚持道,“如果你想把一部音乐剧引入中国,你必须使它本土化。但是《妈妈咪呀!》的故事并不‘中国’,观众会认为这不是我们的故事。”她说,大部分中国人希望歌曲听起来非常有诗意。ABBA的歌曲太散文化。
但是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剧班创始人钮心慈教授却认为,这样的模仿是中国音乐剧通往真正创作的必要步骤,并不是无意义的。钮心慈教授说看中文版时,曾两度落泪。然而在看英文版时却没有。
事实上,一些中国商人,甚至是政府官员都认为,假货可以被制作得更有用。在大陆,这样的产品被称为“山寨”。
克莱默说,现在中国的音乐剧人才短缺,想要找一个可以演唱、跳舞和表演并年龄合适的中年演员都不容易。中国的戏剧学校近些年来才开始培养西方式的音乐剧人才。
□英国《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