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29日 星期四
中青在线

中国建筑企业进军欧美难在哪儿?

○文 欧阳德 ○译 何黎 《 青年参考 》( 2011年09月29日   28 版)

    中国建筑工人在海外

    最近10年,中国建筑企业在非洲和亚洲展开了令人瞩目的扩张,如今,他们开始进军更为成熟的市场。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美国建造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巴哈马群岛的庞大酒店、赌场和度假中心项目已破土动工。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正在塞尔维亚建造一座跨越多瑙河的大桥。

    然而,中国建筑企业接二连三获得重大项目的新闻掩盖了以下事实:他们正面临新的阻力,他们将发现发达世界比新兴市场更难渗透。

    在过去20年里,中国建筑业颇有点像一辆重型卡车。据统计,1990年中国企业签署的海外工程承包合同总额为25亿美元,而去年这个数字达到1344亿美元,足足增长了50多倍。

    但现在出现了放缓迹象。自2000年以来,中国建筑企业的海外合同金额年均增长27.6%,去年却仅为6.5%。

    增长放缓等因素已促使中国建筑企业考虑进军新地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新闻发言人张湘表示,如今“不少大型承包商已把欧美视作下一个要打入的市场”。

    迄今为止,政府鼎力支持与激烈市场竞争的奇妙结合一直是中国企业的成功秘诀。

    中国为非洲提供了大量援助资金,一般采取软贷款换基础设施开发项目的形式。这使中国国有建筑集团受益匪浅。因为中国在提供贷款时通常有一个条件:相关工程必须由中国企业承建。

    中国正试图把这种模式复制到成熟市场,只不过不是采取发展援助的形式。由于全球金融危机过后银行贷款大为吃紧,中国政府提供廉价信贷的承诺,对中国企业竞标工程合同很有助益。

    在巴哈马群岛的赌场建设项目中,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25亿美元贷款,约占项目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二。至于多瑙河上的那座桥梁,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贷款占整个项目资金的85%。

    然而,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开展业务不存在什么竞争,而在中国目前瞄准的较发达地区,竞争则激烈得多。

    瑞典建筑及基础设施集团斯堪雅首席执行官约翰·卡尔斯特伦表示,除了在技术上落后西方同行以外,在发达市场的商业规范方面,中国建筑企业也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

    今年6月,波兰公路局终止了与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一项价值4.47亿美元的合同,就暴露出上述挑战。

    中海外原本承建一条从华沙通往德国边境的50公里长高速公路,但很快就遇到了资金问题。中海外是靠着极低的出价赢得这项合同的,被竞争对手指责为“低价倾销”。

    波兰方面的尴尬,也凸显出了中国建筑企业未来可能面临的最大挑战。他们在发展中世界赢得了“价廉但高效”建筑商的名声,但随着国内工资不断上涨,他们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减弱。

    向海外建筑工地输出中国劳工,或者在国内完成项目部分环节施工(旧金山大桥项目就采用了这种做法)的商业策略,正变得越来越不具有可行性。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的张湘表示,她相信“机遇还是大于挑战的”。

    但随着挑战不断增大,中国建筑企业看似不可阻挡的海外扩张势头必然会减速。

    □英国《金融时报》

 

中国建筑企业进军欧美难在哪儿?
中国经济hold不住?
中国人离婚的代价是爱情,还是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