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9月21日 星期三
中青在线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

九把刀的“疗伤药”

本报特约撰稿 冯国川 《 青年参考 》( 2011年09月21日   34 版)

    柯震东在剧中扮演一名差生

    九把刀

    “人物和心情都真实得不得了,几乎是部诚实的纪录片,和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杨德昌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某种程度上是类似的。”

    ——焦雄屏(电影人)

    最近,一部描述少年情怀的影片《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在台湾火起来。影片正式上映前,就在情人节晚间限定场(8月6日)、口碑场(8月12日至18日)创下2000多万新台币的销售成绩,并在8月19日正式上映后4天突破1亿新台币,打破近10年来台湾电影最快破亿纪录。截至9月13日,该片在台湾的累计票房达到3.5亿新台币,直追《海角七号》5.3亿的票房纪录。台湾继《海角七号》和《艋舺》后再掀本土片热潮。

    《那些年》的热映,除了片子本身反映的20世纪80、90年代校园清新风、一股淡淡的怀旧情怀以外,还因为片子的导演兼编剧“九把刀”,他在台湾20岁上下年轻人中有极高人气,几乎无人不晓。他甚至被人称为台湾“一个时代年轻人的符号”,与大陆的韩寒、香港的彭浩翔相提并论。这部电影就改编自“九把刀”自传式的同名爱情小说。

    台湾“中央社”报道称,九把刀自编自导的《那些年》能勾起许多人对年少情怀的回忆。男主角柯景腾(九把刀本名就叫柯景腾)是一个调皮捣蛋、成绩极烂的国中学生。老师让班里学习好的女生沈佳宜监督他的学习。两人从互看不顺眼到暗生情愫。班里几个死党也同时对沈佳宜展开争夺战。但柯景腾没有勇气向她表白,因为沈佳宜对所有追求她的男生一律反感,她只想好好学习。最终故事中的每个人都得到成长,拥有自己的未来。没有人哭泣、没有人懊恼,只有衷心的祝福与希望。

    整个故事是九把刀自传式的一种人生回忆,他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我这辈子做过最浪漫,同时也是最疯狂的一件事,就是拍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献给17岁的我,献给17岁的我深爱的那个女孩子。”

    九把刀,台湾国立交通大学管理科学系学士,东海大学社会学系硕士。因提交小说做为论文资料,他发现自己的写作天赋,自此开始小说创作。九把刀是高产作家,曾连续14个月每月出版一本新书,题材广泛,作品就像小说版漫画,充满了电玩影像、幽默叙述,完全是一代年轻人的审美。自2000年在网上出版第一本书开始,九把刀的作品已达60本,不少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舞台剧、网络游戏等,内容涉及都市恐怖病态、猎命师传奇、黑暗生活等。

    这部电影是九把刀的处女作,也是他的“疗伤药”。这源于一个伤感的故事。九把刀在其博客中写道:“导演第一部作品往往充满了自传色彩,不仅展示自己私藏的记忆,还想趁机疗伤,其实我也是这样,因为一个苦苦追不到的女孩,让我魂牵梦萦了好几年,但我没有跑去看精神科拿药,而是写了一本小说,结果疗愈不太成功,只好同样大费周章地拍了一部电影再度进行第二阶段的疗程。”2005年九把刀参加女同学沈佳宜的婚礼,当时就有了拍电影的念头,并开始撰写这本自己最畅销的小说。而沈佳宜正是他苦追不得的心中“女神”。

    《那些年》虽然请来了台湾偶像剧“教母”柴智屏任制片,但幕后制作仍十分艰难。九把刀先用10个月对剧本修改了50次。接下来的资金寻找也经历颇多波折。他本打算2009年夏天开拍,但没有知名摄影师帮忙,只好启用新人。而且拍摄场地也难以寻找,他干脆回母校彰化县精诚高中拍。2010年7月影片开拍前不久,最大股东忽然撤资1000万,九把刀硬着头皮决定扛下,将多年累积的版税投进去。

    主演柯震东因此片一炮而红,毫无表演经验的他被称赞演得毫无痕迹。令人诧异的是,扮演女主角沈佳宜的陈妍希已经28岁,她入选原因就是九把刀“超爱她”、“非常喜欢她”。她的一颦一笑完全符合九把刀当年的梦中女神沈佳宜的形象。九把刀想起年少时那句想说而没敢说的话:“我就是幼稚,才会喜欢你这种努力用功读书的女生;我就是幼稚,才会追你追这么久!”

    台湾媒体称,自《那些年》蹿红后,网络上纷纷出现一堆恶搞影片,片名内容纷纷仿效该片创意,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调戏的女孩》、《那些年,一直追着我的女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股票》等等,有的还成为YouTube最受欢迎影片。网友们乐此不疲,还迷上用“那”造词造句:那些年、那一年、那些点点滴滴,就连网络编辑也喜欢上用“那”做标题,增加点击率。

 

九把刀的“疗伤药”
那些错过的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