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美国人会逐渐淡忘斯特劳斯-卡恩的存在。这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总裁被宣布无罪释放而成为自由人。但是美国司法中的“无罪”是否存在问题?司法无罪依然给人“雾里看花终隔一层”的感觉。
早在今年5月,即卡恩涉嫌性侵酒店女服务员案发生之前,他曾被认为是法国社会党头号总统候选人的人选,有希望在下届总统选举中击败现任总统萨科齐。卡恩5月14日离开纽约前往巴黎时,在肯尼迪机场法航班机上被捕。但是由于原告女服务员的证词可信度受到质疑,她承认做假证,致使卡恩性侵案峰回路转。
《纽约时报》如此描绘说:“我们确信的一点是,他们有过短暂的性接触。这一点有实物为证。但是两人性行为是强迫还是自愿或是别的什么目的,依然是个谜团。至于涉案双方谁会从此案中受益,至今也不清楚。”
我们关于此案好像了解到的一丁点信息,被曼哈顿研究所的希瑟·麦当劳一语道破:此案是“彻头彻尾的离奇而不简单的一出戏”。公众舆论和媒体的多变甚是奇怪。来自第三世界的黑人女性遭到欧洲男性的性侵害,这一事实被搁置一边。卡恩将自己描绘成一个不幸的无辜者(而非一个肮脏的性侵者)。众人对性侵事实视而不见,就连卡恩的妻子也对此一笑了之。如果能使原告和被告双方公开辩论,那就会令人再满意不过,但是我无法确信,在纳税人看来,这种对抗性的事实测试是否物有所值:或许,一起民事案可以庭外解决,这就省去了法庭上唇枪舌剑辩论的麻烦。
此案的结果的确令人遗憾,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喜好窥探他人隐私,而是因为此案从来不是(将来也不会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豪华酒店发生的事情”那么简单,也绝非“一次司法误判”那么简单。
因为原告可信度问题的缘故,从卡恩性侵案中也很难提出一个“俗套”的女权问题。美国全国妇女组织主席特里·奥尼尔说:“这次司法误判体现的是一个容忍性暴力的社会的印记。受害者遭到指责和羞辱,而真正羞耻的是肇事者和帮助肇事者逃脱法律制裁的‘帮凶’。” 她强调,针对妇女的暴力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卡恩事件折射了反暴力面临的重重障碍,其困难在于,我们的社会总是把性侵犯归因于“男儿本色”、“本性难移”;不断地谴责和羞辱那些举报性侵犯的女性;不信任女人,尤其是弱势族群的女性;我们也缺乏资源来创造变革。
当然,此案事实究竟是不是如此,仍然不清楚。导致如今男女总是对抗的核心问题究竟是什么?那间酒店房间里发生的一切,并不是问题的答案。
根据卡恩辩护团律师所言,此案的教训是“也许你会牵涉到一种不恰当行为中,但是这与犯罪是两码事”。
一个人可以成为下流无赖,可以不被起诉,但是其羞耻将挥之不去。
一位朋友对卡恩性侵案如此评论说:“我猜想他(卡恩)就是一头猪。我猜想她(女服务员娜菲萨图·迪亚洛)不完全可信。”上帝会帮助那些惨遭强奸的女人,上帝也会帮助那些遭诬告强奸罪的男人,但是上帝也会帮助那些没有得到司法公正判决的人。
信守“两性战争”和“阶级战争”论点,对于司法公正也无济于事。
哈佛大学政府系教授,《男子气概》一书作者哈维·曼斯菲尔德指出,好消息是,卡恩并非因为无罪释放而重返其工作岗位。尽管我们感觉疲惫,整天被灌输“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并非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站得住脚,而是受到人的认识水平的局限)的理念,但是我们没有失去“表达义愤的能力”。
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办公室距离判决卡恩无罪释放的法庭近在咫尺。他从市政办公室发布命令,在全市公立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世界青年联盟在一份详细报告中称,纽约市推行的中学生强制上性教育课程的措施“不合逻辑”。性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帮助青少年避免“体液交换”(性行为)。我认为,这样的性教育内容无疑会给下榻索菲特酒店的卡恩“助一臂之力”,对于避免性侵事件实在无事无补。我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人性、尊严和公正。
曼斯菲尔德教授告诉我说,假如他再次就卡恩性侵事件作出全面评论,他会在道德规范上增加一条:“诚实。”在决定对无辜的下一代进行有关两性和性教育时,“诚实”必须纳入考虑范畴。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