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地位愈形重要,已非3年前可比拟。2011年6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余额已达3.2万亿美元,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1.9万亿美元又增长甚多。其中,中国持有美国国债1.16万亿美元,亦即中国外汇储备中,有多达三分之一是以购买美国国债保存。若再加上长期以来持有的房利美、房地美等机构债和有价证券,大陆外汇储备高达7成是美元资产。因此美国债信被降低评等,或者美元急速贬值,最尴尬和受伤最重的是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内部就在讨论如何分散外汇储备风险。一般认为替代方式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持有美元以外的其他主要货币国债券、购买黄金或天然资源,以及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这些讨论一直都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例如,根据资料显示,中国在今年3月之前已连续5个月减持美债达304亿美元,但4月和5月中国又开始增持美债,两个月共增持了149亿美元;同时间为了支持欧元区国家,也增持了不少欧债。
这种情形其实不难理解,因为尽管美债被降评,但世界上再没有比美债更好的投资标的了。欧元国际化长达数十年的酝酿过程,但欧元真正流通的时间不过十余年,却已岌岌可危,由此就知道美元至今仍有其不可取代的地位。
如今中国要摆脱欧美的债务拖累,釜底抽薪当然是人民币国际化。不过人民币国际化可不是容易的事,预计在未来数年内根本不可能成真。美元、欧元若大幅贬值,更非中国乐见。全球金融市场演变至今,如果欧美国家愿意致力于降低财政赤字,中国似也应该给予支持,方法之一就是掌握人民币升值的速度和力道,成为平衡欧美国家财政政策的有效工具。如此,中国将可能成为未来稳定全球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
□台湾《工商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