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香港尖沙咀黄金地段的重庆大厦,曾是知名导演王家卫当年拍摄电影《重庆森林》的取景地。不过,慕名而来的影迷们或许并不知道,重庆大厦还扮演着另一个角色:全球新兴市场在亚洲重要的手机交易市场。
来自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和非洲国家的商人是这里最活跃的买家,今年甚至还罕见地出现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发达国家买主的身影。他们批量采购手机,装进随身携带的行李箱,在支付少许超重费后,即可“空运”回国,然后加价卖出,轻轻松松就赚到了钱。
“重庆大厦宛如一个大型中央车站,经此通道,中国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全球化的商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戈登·马修斯称。为了进行实地研究,他从2006年起3年半的时间里,每星期至少会在重庆大厦住一晚,和这里形形色色的人聊天:房屋业主、餐厅老板、打工仔、政治避难犯、游客、性工作者——当然,最多的还是商人,尤其是手机商人。在他近日出版的新书中,戈登首次向外界详细描述了重庆大厦里五光十色的商业图景。
重庆大厦于1961年落成,楼高17层,有很多廉价宾馆、商店、食铺、货币兑换店等。除香港本地少数族裔人士外,以印度、巴基斯坦等南亚裔和非洲裔人士为最多。大厦里居住者的国籍最高时曾逾120个,即使一家普通的外汇兑换店都能提供约20种货币的兑换。2007年,美国《时代》杂志将这里评为亚洲最能反映全球化的地方。
据一位在店里给老板做帮手的非洲年轻人估计,重庆大厦交易的手机中,约有三成是中国生产的手机,由于价格低,利润率也是各类手机中最高的。
“以前,中国制造就是假货的代名词。现在,它们的质量越来越好。我有一个朋友,两年前买了一部中国手机,现在还在用。”他身着一套黑红相间的篮球运动装,脖子上挂着一副大大的套头耳机,用不太流利的英文告诉记者。
如果追根溯源,大部分经由重庆大厦销往海外的中国手机,都有一个共同的出生地——深圳。
在深圳,一部手机从方案设计、模具制作、配件供应、组装配送、零售,甚至售后服务,形成了一条极度细分的产业链,生产商只需要把外壳套入模子就可以“攒出”一部手机。这使得一度带有高科技色彩的手机业变成了一门“非常简单”的生意,几乎与密布于珠三角的服装加工业没什么区别。
“我们希望把手机生意做成像ZARA一样。”一位深圳手机从业者说。风靡全球的服装时尚品牌ZARA以品类款式层出不穷和价格低廉闻名。
□英国路透社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