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精神病学家爱德华·哈罗威说,在许多案例中,使用者“(对高科技通讯工具)不知不觉变得上瘾,它堪称一种新型的香烟”。
29岁的阿曼达·勒维是旧金山一家社交网络公司的销售主管。4月份她在预定一次为期一周的瑜伽静修活动时,签署了一揽子名为“数码解毒”的特别协议。此协议承诺,如果勒维愿将自己的数码产品统统留在家中,或在登记入住时寄放在前台,就给她15%的优惠。
勒维说:“我总是不断打开iPhone查收邮件。”她承认,如果智能手机不在身边,她有时会“感觉自己好像没穿衣服。但是,能把它隔离掉也挺好的,这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即便不查收邮件也感觉良好的理由”。
酒店、度假中心和旅游公司都在争相招揽客人入住自家的客房,其中有一批为数不多却与日俱增的商户,推出了“不插电”和“数码解毒”这样的服务套餐,来吸引那些需要一些鼓励或督促才能摆脱各种数码产品的人们。
许多酒店在推特、脸谱以及酒店的官网上推销这一业务时,都亮出打折的招牌。也有商家着眼于为减压而设计的康乐活动,包括SPA理疗、独木舟教程和向导随行的户外徒步活动。
芝加哥摩纳哥酒店近日为预订其“宁静套房”的客人增加了“科技小歇”的选择。其他设有类似项目的酒店还包括:华盛顿的昆西酒店、怀俄明州堤塘村的堤塘山旅舍及SPA酒店、纽约普莱西德湖的普莱西德湖小屋等等。
这些新服务项目大都大同小异。最典型的形式是,要求客人在入住时交出自己的电子产品;作为回应,前台服务人员会为客人提供一些旧式的消遣方式,从棋牌游戏到经典文学读物(一些酒店还把电视机和电话也拖出了“解毒”客房,但并非所有的都如此)。
这些服务专门针对美国人那种即便在休假期间,眼睛、耳朵也无法离开手机、电子书、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的毛病。根据美国运通公司近期面向2000多名受访者所做的一项调查,有79%的旅游者习惯在假期中始终或在部分时段保持日常通讯。对很多人而言,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同亲友保持联络。但在那些打算查收邮件的受访者里,有68%的人表示,无论是每日必查还是偶尔为之,他们这样做都是为了工作。这一比例较2010年的58%有所增加。
有一些人为了保持联络,还会做得比较极端。奥斯特曼研究公司于2010年5月开展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241名受访者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承认在假期里进行诸如滑雪、骑自行车或骑马之类的快节奏运动时,也不忘查看邮箱。还有相似比例的人表示,会躲开朋友和亲人去查收邮件。
美国精神病学家爱德华·哈罗威称:“科技在许多方面使我们更加自由,但也存在始料不及的后果。”他说,在许多案例中,使用者“(对高科技通讯工具)不知不觉变得上瘾。它堪称一种新型的香烟”。哈罗威曾著有《手忙脚乱:负荷过大、计划过满与断线在即——在患有多动症的这个世界里的求生之道》一书。
现年46岁的约翰·彼得斯曾是一家网站的总裁。今年5月,他去巴哈马度假,在亚特兰蒂斯湾度假酒店住了6天。此间他决定尝试一下“冷火鸡疗法”(cold turkey,原意是指一种突然完全终止毒品摄入的戒毒方法,此处指强迫自己远离电子产品的疗法)。激发他做出这个决定的,是他4岁的女儿。当她看到爸爸手里没拿iPhone时,感到很奇怪。
彼得斯说:“这真的点醒了我,我意识到,如果一个4岁大的孩子把一部手机同爸爸联系起来,那么我与别人的通话也许是太多了。”
于是,彼得斯立即将他的iPhone手机、黑莓手机、iPad、Kindle电子书以及笔记本电脑统统锁进了酒店的保险柜里。他说:“如果不是为了孩子们,我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旧瘾复发了。”
习惯于随时与外界保持通讯联络的人认为“冷火鸡”疗法会很难坚持,尤其在最初的几天。
30岁的迪恩·费舍是芝加哥的一位室内设计师兼活动策划人。最近她和男友预定了摩纳哥酒店的“科技小歇”项目。在酒店的宁静套房度过没有任何数码产品相伴的一个晚上后,费舍说她醒来时觉得无所适从。没有iPhone在手边,她都“不知道是几点了”。“我开始担心客户是否正在设法联络我。我真的感到很焦虑。”
在切断通讯联络前,有些人会事先做好准备,通知客户并取得同事的支持。在圣诞节期间为一桩房地产交易长时间工作之后,德兰诺同两位同事立下协定,“我们约好,在今年这一整年里,我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iPhone扔到一边,由其他两个人接管他的工作。”
那么,人们会不会作弊?
彼得斯说,自己会“在夜里扫一眼我的工作手机,只是为了看一下有没有重要的紧急事件。”稍作迟疑后,他又补充道,“我想还有几天是在早上查的,或许一两次吧。但我并未做回复。”
在假期结束时,生活会迅速回复常态。德兰诺说:“这有点令人沮丧,你立刻回到了和从前一模一样的习惯。”他估计自己每天会查50到100次邮箱。
而彼得斯则表示自己已经做出了一些改变,例如在家里会把自己的电子设备都放到充电器上,而不是装在自己的口袋里。“高科技确实丰富了我的人际交往,但有时也会变成一种浪费时间的东西。我已经在努力克服这个缺点了。”
□美国《华尔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