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2011年06月24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学校正在变成一座大监狱”

校园监控:要安全,还是隐私

○文 约翰·哈里斯 ○编译 森堡 《 青年参考 》( 2011年06月24日   14 版)

    学生们的一举一动均在校方保卫人员的监视下

    美国《理性》杂志曾刊文探讨:应该以牺牲孩子们的隐私来换取校园安全吗?

    “校园枪击案的时有发生,引发了人们对校园安全问题的担忧,众多学校“因势利导”——在教室、图书馆等很多地方装上摄像头,并引起了指纹认证、人脸识别等众多先进技术,让众多校园安全科技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学校初衷虽好,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有的摄像头甚至装进了更衣室、厕所。众多学生、学生家长对此感到不满。近日,英国《卫报》大篇幅报道了英国社会关于校园监控的争议。”

    “学校正在变成一座大监狱”

    “每天在美国的各个社区里,青少年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学习,却不知道学校已经越来越像一所监狱,而不仅仅是学习的地方了。从金属探测仪到药物测试,从越来越多的例行检查到大家都看得到的电子眼,21世纪的学校折射出这个社会是多么地关注犯罪、安全以及暴力。”

    当你在旧金山记者安妮特·福恩特斯的新书《禁闭岛》中看到这么一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该书从1999年哥伦比亚大学枪击案讲起,引用的美国案例让人难以置信:亚利桑那一位有抱负的青年被扒光衣服搜身,因为该校不允许带布洛芬(一种镇痛药);得克萨斯某学校的教师可以私藏枪械;最吃惊的是,费城某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手提电脑居然暗藏一手,即便课后仍能监控学生。

    其实不止是在美国,在英国,人们似乎更热衷将学校置于实时监控之中。很多学校现在都装有电子“校园警察”,甚至在厕所和更衣室也不例外。1/7的学校收集学生指纹用在食堂和图书馆系统中。还有10所学校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就像美国的校园安全公司——学术芯片(ScholarChip)、猛禽科技(Raptor Technologies)等大行其道一样,英国也有很多公司给学校安装监控系统。虽然它们声称自己的产品可以防止学生之间恃强凌弱,能“明显改善学生行为”,但无处不在的闭路电视却使得青少年有种被囚禁的感觉,什么都不敢说,什么也不敢做。

    “教室有摄像头,一切都变了”

    《卫报》称,对大多数人而言,如今的学校纪律就和维多利亚时代老师挥着藤条如出一辙,但是现在问题更加隐蔽:在先进技术的掩护下,孩子们的自由被无声地践踏了。由此你也许会想起政府曾经的承诺:“在自由之政府,吾辈必采取一切之手段来防止一切阻碍吾辈自由之行为。”

    这大概只对成人有效。

    2009年3月的一个早上,来自艾塞克斯郡拉夫顿戴文兰中学的萨姆·古德曼和莱娅·克兰西,去学校上课。他们上政治课时发现教室新安装了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天花板上有个银色圆顶。同学很吃惊,都跑出了教室。

    “如果学校提前告知我们,也许我们会接受那些东西。”现在已经是伦敦经济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克兰西说,“但是周末放假回来,你突然发现教室里多了摄像头,一切就都变了。”

    古德曼已经18岁了,他一直不能接受那些摄像头的存在,作为一个自由主义者和律师之子,他拒绝使用学校的指纹识别系统在食堂就餐。他现在是利兹大学政治系学生。“我真的受够了,”他说,“我们一起写了个请愿书,也念给校长听了。但校长称,老师想记录下他们的授课过程,以便今后可以随时回放。”

    后来,在大家的抗议下,学校终于做出了让步,同意关掉摄像头。但后来他们又失望地发现学校“留了一手”——在橱柜后还有一个隐藏的摄像头。在古德曼当律师的父亲的建议下,他们收集了几十个学生签名,向信息委员会提出上诉。然而,现在两年过去了,他们没有得到任何回复。

    在另外一起案例中,奥尔德肖特市阿什庄园学校甚至将摄像头装进了厕所里。当当地居民詹森·威斯特最小的儿子跑回来告诉他,学校厕所的小便器上方安装着监控摄像头时,威斯特简单不敢相信。学校负责人向他解释,这么做是想阻止学生恃强凌弱、吸烟以及乱涂乱画,并保证摄像头只拍摄到洗脸池附近区域。

    威斯特感到不能容忍,他联合了另外一些家长,向警方反映了此事。警方的决定令人失望:学校没有任何过失,摄像头在被拆除一段时间后,又被安回了厕所。

    技术有害的一面被忽略

    英国曼切斯特学者埃米琳·泰勒曾经在过去5年间参与了关于学校安全的一系列游行活动。她表示:1995年发生了当柏连事件后(注:1996年3月13日,苏格兰当柏连小学发生恶性枪击案件,共有16名学生和一名教师遇难,15人受伤,凶手随后自杀),民间纷纷呼吁加强校园安全,一些只在特殊场合如海关、机场使用的安全措施纷纷走进校园,这很容易导致技术最有利的一面被放大,而有害的一面被忽视。

    她认为,对绝大数学校而言,安装监控设施都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的跟风之举。“学校喜欢它,是因为它能有效避免旷课,节约老师时间。甚至有学生也开始喜欢它了,因为它看起来很科幻、很刺激。”

    “制定规则很重要。”英国自由党政治领袖伊莎贝拉·桑奇说,“学校在哪里安装监控系统,大众能接受到何种程度,这可关系到孩子的隐私和尊严。我们倾向于还是不要用的好。安放在教室的监视器就特别有侵犯性。它会对教学和意识的自由表达带来影响。虽然我们的确需要有效的安保措施,但应该制定出统一的使用标准和规范。”

    关于校园监控,《卫报》记者联系了英国教育部,但没有人接受采访。该报记者试着寄出一个采访问题单,终于得到保守党国会议员尼克·吉布一封“很冠冕堂皇”的回信。他在回信中依旧宣扬了政府保障公民自由的承诺,但对校方种种过火的做法没有提出过多批评。        

    □英国《卫报》

 

校园监控:要安全,还是隐私
德国:怎样让街上骑车不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