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5月20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高盛公司如何击败泡沫经济

○作者 [美] 保罗·巴雷特 ○译 韦盖利 《 青年参考 》( 2011年05月20日   38 版)

    《金钱与权力:高盛如何征服世界》(Money and Power: How Goldman Sachs Came to Rule the World),双日出版社2011年4月,672页。

    在新书《金钱与权力:高盛如何征服世界》中,作者威廉·科恩并没有刻意去论证高盛公司怎样征服世界,这个副标题其实是出版商强加的。作为一名严谨而审慎的财经作家,科恩翻阅了数千页的政府文件、法庭记录、证券交易委员会档案等材料,采访了100多位当事人,为的只是如实地剖析高盛在最近一次金融危机中屹立不倒的秘诀。

    在早先的畅销作品中,科恩描绘过贝尔斯登投资银行因鲁莽行事而崩溃的故事。高盛走的路子跟贝尔斯登非常不一样,它遵守严格的纪律,即使在世界各地房产泡沫爆裂、信贷被冻结的困难时期,照样大堆大堆地赚钱。这种局面是怎样成就的呢?是不是高盛公司的员工比其它公司的人聪明?这部著作重点探讨了这方面的问题。

    的确,高盛成功的秘密部分源自它无以伦比的领导们,譬如,高盛的老合伙人西德尼·维恩伯格做出了很多开创性的行动,在20世纪30年代就可以直接跟他的朋友——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互动;另一方面的原因是,维恩伯格和他的后任都很注重培育下属的团队精神。

    在2008年金融海啸前,高盛也买了数十亿美元的有毒抵押证券——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财务工程促使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走向破产。但高盛这个集团内的掌控者很快就意识到,华尔街大多数投资人把钱投入房地产是不明智的,房价肯定不会无限期上扬。

    其实早在2006年,高盛就押宝房地产市场会转向萧条。当别的公司还在沉迷于此类投资时,高盛已开始削减房产抵押清册,对自身的财务状况有非常清醒的认识。不出所料,危机降临后,很多投资者对其它金融机构失去了信心,加速了高盛的几个关键竞争对手的消亡。

    2008年秋季,高盛由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要遵守的规则变得更多,但可以从联邦储备局借到短期贷款。科恩写道:“高盛坚持了下来,在公司内重塑市场信心,避开了破产灾难。”换句话说,本质上是美国纳税人解救了投资银行,也避开了第二波经济危机。

    《金钱与权力》一书还关注了去年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对高盛提起的诉讼,前者指责高盛欺骗客户,向其出售“合成”抵押债券。奇怪的是,所谓的受害者——两家欧洲银行都怕高盛公司把债券买回去,不再对他们进行支持。证券交易委员会宣称,高盛这个大庄家没有尽说明义务,属于违规。高盛的主要辩护人则强调,这不过是华尔街进行的普通交易之一。高盛虽然认为自己没有过错,但还是付出了总共1500万美元的出庭费用和5亿多美元的民事罚款。这对高盛来说不过是一笔小钱——公司在2010年发的红利就高达154亿美元。

    自打从曼哈顿的一处地下室起家以来,高盛在过去150年间,曾帮助西尔斯公司、安德伍德公司、斯图贝克公司、古德里奇公司、大陆制罐公司等企业成长。而今,科恩用冷静的文笔将读者引向值得他们思考的主题:投资银行业究竟是不是一路沿着建设性的方向前进?令人稍感遗憾的是,作者对很多疑团只是点到为止,并未展开做深入分析。

    关于作者:

    现居纽约的威廉·科恩毕业于杜克大学,是《财富》杂志特约编辑,曾以记者身份在《华尔街日报》供职17年。在进入传媒业前,科恩先后在拉扎德投资银行、JP摩根银行担任过经理和常务董事,实践经验丰富。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最后的大亨》(The Last Tycoons)、《纸牌屋》(House Of Cards)等。

 

基辛格:我所认知的中国外交
高盛公司如何击败泡沫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