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古巴共产党六大通过决议,将取消实施半个世纪的“供应卡”制。这使我想起今年3月我们在古巴旅游时的所见所闻。
古巴从1962年就开始实行“供应卡”制。就像我国在改革开放前那种凭票或凭本、定量供应基本生活必需品那样,政府向全国约1100万人口提供部分食品及少量日用品,但数量有限。据导游介绍,目前的供应量不足日常生活必需的1/3。譬如每人每月供应大米6磅,食油1瓶,鸡肉2磅,鸡蛋8个,还有白糖、咖啡、巧克力等,日用品则有肥皂、香皂、洗衣服、火柴等,每月1块或1袋。所有这些都是凭“供应卡”领取,价格极低,可以说是象征性的,差价由政府补贴,这种巨额补贴,用劳尔·卡斯特罗的话来说,已成为古巴政府“不堪承受之负担”,因此必须取消。
但这项改革,涉及古巴全体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需要很大勇气。因为古巴职工的工资水平很低,一般职工的工资不到300比索,相当于15美元左右。
那么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价又怎样呢?
我们在古巴中国城的中餐馆进餐时,看到一张价格表,白米饭是每碗1元,肉丝炒面是每份2.5元,虾仁炒面是每份7.5元,红烧猪手每只2元。这个“元”,千万不要以为是中国的人民币,而是古巴的“转换券”(CUC),类似于我们过去的外汇券。外国人在古巴买东西,必须用这种CUC。1美元可换0.8CUC。
折算一下,古巴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也就够吃十几碗大米饭。尽管古巴老百姓买这些食品时不会按这个价格,但至少要比供应卡的价格高得多。因此,取消供应卡一定会有新的措施跟上,这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民生工程。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古巴政府每年拿出15%以上的财政收入投入教育,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律免费,初级和中等教育的入学率达到甚至超过许多发达国家。古巴还建立了城乡免费医疗体制,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至9%,使国民的预期寿命和婴儿死亡率等多项健康指数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当然,在古巴,也有高收入的,这基本上是涉外部门。像我们的导游是华人,他上学时,学费、生活费全免,一个月开支不到30美元;现在租了一室一厅的住房,每月房租就要500美元,生活开支每月400美元(因为她的支出都是用CUC的);街上的三轮车都是赚外国人的钱,要付CUC。
我们以为社会主义国家不用小费,老板说,古巴却是小费社会,不少人是靠小费过活的。我们进餐的饭店,服务员都是当地人,老板告诉我,他们的工资也就200比索左右。尽管这家饭店外墙斑驳,里面也很逼仄,但饭店门口却有两位女士在收小费。
很多古巴人在国外都有亲友。我们一行还去了美国南部的迈阿密,在迈阿密就有30万古巴裔居民,那里有个古巴村,全是古巴移民。他们的汇款和寄送物品也帮古巴相当一部分人改善了生活条件。
古巴居民收入低,人们还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古巴的住房是配给的,教育是免费的,医保是覆盖全民的。另外,这同他们党政领导人清正廉洁分不开。古巴政府部长的工资约500比索,卡斯特罗也只有750比索,也没有为官员建造的高档住宅区,高级官员也同老百姓混住在一起。古巴绝大部分政府机关的办公楼十分简陋。我们在公路上,经常看到行人摆手招呼停车,原来古巴政府有规定,只要是挂蓝牌照的公家车(不是公交车)有空位,车主就要停车让行人无偿搭乘。
目前,古巴改革的步子或许还不算大。改革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需要古巴人民用智慧来化解矛盾,并且要承受一定的牺牲。但正如古巴民族英雄何塞·马蒂所言:“我们的酒很苦,但这酒是属于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