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22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新闻事业值得献出生命吗?

○作者 [美] 德怀特·加纳 《 青年参考 》( 2011年04月22日   38 版)

    《新闻事业值得献出生命吗?》 (Is Journalism Worth Dying For?)梅尔维尔出版社 2011年3月 480页

    2006年10月7日,俄罗斯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其莫斯科寓所的电梯中遭到枪杀,时年48岁。生前,她一直坚持撰文揭露俄罗斯社会的黑暗面:车臣战争中的暴行、暗杀与腐败、司法独立的缺失,以及可以在瞬间让生命毁灭的“官僚黑魔法”。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女士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的文风切合独立记者身份,行文大胆辛辣,直接击中现实中的丑恶。在《新闻事业值得献出生命吗?》这部文集中,有这样一个细节:一位年轻的车臣妇女把父亲的脑浆“从墙壁上刮到一个袋子里,再把它们安葬”。书中不止一次出现这种恐怖的场面,显然,这样的一本书是不适合“胆小鬼”阅读的。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俄罗斯《新报》供职期间著作颇丰,包括2003年的《地狱的一角:来自车臣的报道》、2005年的《普京的俄罗斯》、2007年的《俄罗斯日记》。相比之下,这部新著更令人动容,作者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随处可见,这种特质也将她目击到的那些恐怖事件推到了更刺眼的聚光灯下。正如其副标题“最终的报道”,本书收录的一些文章是波利特科夫斯卡娅在生命最后一年中完成的,有几篇直接可能导致了她的死。

    全书的开篇是作者去世后,人们在她的电脑里发现的一篇犀利的小品,它将同时代的许多俄罗斯记者称作“高级的小丑,以娱乐大众为业,只会赞美现状”。至于那些不愿顺应潮流歌功颂德的人,或被放逐、或被毒死、或被逮捕,还有的收到恐吓电话或电子邮件。作者说:“或许你们会认为记者像间谍,但我觉得完全不一样。我讨厌这种生活方式。”

    书中关于车臣的报道,有很多是以“这是触目惊心的故事”开始的。在那场残酷的战争中,她见证了无数次诸如“枪决、强奸、电击、剥头皮、烧死活人、碾碎睾丸、压碎手指”之类的事情,认为“虐待的方法残忍且病态得用语言无法描述”。

    波利特科夫斯卡娅致力于调查那些权力机关不愿触碰的绑架案,挖出了让当权者难堪的名称和数字。“那些人连乌姆克哈诺夫和伊西戈夫的通行证都没看一眼,就把他们绑架走了……他们不想公布执行绑架的、全副武装的装甲车的编号,它的编号是‘4025’,无线电呼叫号码是‘88’,负责此次绑架的军官代号是‘12’。和绑架两人的装甲车在一起的,还有一辆乌拉尔大卡车,车牌号是‘O1003KSh’。”她的调查让作恶者无路可逃。

    除了那些溢出纸面的辛辣嘲讽,波利特科夫斯卡娅也有着超现实主义的特质,她曾这样写到一个粗鲁无礼的指挥官:“他想必是杀过人的,但他的脸上从未见过怒气。”又如,在某次观看阿根廷式探戈舞表演后,她这样形容自己国家里的爱情:“俄罗斯式的爱情是一次从A点到B点的旅行。在A处我们开始亲吻,而在B处我们已经在床头挥手分别。”

    在书中,她对自己国家的历史进行了这样的分类:“勃列日涅夫时代是白痴般的愤世嫉俗,叶利钦时代以空想、夸大的人为代表,普京时代则充斥着懦夫。” 总的来说,《新闻事业值得献出生命吗?》是一本始终贯穿着道德眼光的书;尽管只有极少的明亮时刻,然而把这些片段塞进口袋,它们仍可以帮助你穿过那些更加阴郁的篇章。       

    □译 韦盖利

 

新闻事业值得献出生命吗?
协作:进化中的X因素
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娅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