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

2011年04月15日 星期五
中青在线

外媒评述:

加息能否对抗通胀

○编译 郑宇钧 《 青年参考 》( 2011年04月15日   29 版)

    央行再次加息的靴子终于在2011年4月6日落下。央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相应调整。对此,国际媒体如何解读?

    中国再次加息抗击通胀

    中国央行5个月来第4次加息,政府正努力减少银行信贷、遏制通胀并放缓经济增速。

    对于货币政策来说,市场往往是猜得中结果,却猜不中方式。虽然市场已经普遍预计中国会采取包括加息在内的进一步紧缩措施,但此次加息的时机还是令许多分析师感到意外。

    由于中国央行此次加息时间是在清明节假期的最后一天,正值金融市场休市期间,令许多市场人士措手不及。

    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加息比许多人预期的都要早,似乎表明将于下周公布的3月份价格指数大概会高于预期。2月份中国消费价格指数(CPI)增幅达到4.9%,与1月份持平。但具有政治敏感性的食品价格加速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幅达7.2%,是2008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

    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是否在放缓、抑或政府是否仍需采取更多措施防止经济过热,分析人士仍然存在分歧。去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10.3%,而政府宣布了旨在降低整体增速、同时试图鼓励平衡且可持续增长的计划。

    尽管央行再次加息,但经通胀率调整后的银行存款回报率仍然为负值。在各方担心价格上涨失控破坏社会稳定之际,中国政府已将抗击通胀列为工作重点。

    政府预计,整体通胀率将在6月或7月达到顶峰。但官方的经济学家们去年初曾经做过类似的预测,而结果证明并非如此。

    政府在金融危机之后采取的经济刺激措施导致银行信贷过剩,是引发通胀的主要原因,尽管官员们归咎于油价上涨等“外部因素”。

    □《金融时报》

    市场没把加息放在眼里

    中国市场在面对加息时并不像你想像的那样畏惧。

    此次加息之前,中国央行分别于去年10月、12月和今年2月上调利率;在这3次加息举措的次日,上证综合指数分别出现上涨、下跌和持平的走势。同样,恒生指数也是有涨有跌。而在周二加息之后,周三后市前段上证和恒生指数均走高,显然没有将周二的加息放在眼里。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在不引起市场恐慌的前提下紧缩政策的努力似乎是成功的。

    市场最重要的板块是金融类股,该类股在恒生指数中的权重达到46%。对中资银行而言,盈利能力主要取决于存、贷款之间的息差,这一点与欧、美银行之间倒没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中资银行的息差受到监管机构的保护。中国央行最近一系列加息举措都经过精心设计,使其给银行带来的影响为中性:活期存款利差的扩大可以弥补长期存款利差收窄的影响。

    除了这一优势之外,中资银行还可以对渴求贷款的客户收取高于基准水平的利息,从而使银行净息差扩大,即使是在贷款数量下降的情况下也能提高盈利。据花旗集团计算,中资银行的净息差在2010年第3和第4季度扩大了0.11个百分点,今年还在继续扩大。

    除银行以外,政府还力图限制加息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经过先后4次加息,中国5年期存款利率提高了1.65个百分点,而5年期贷款利率只增加了0.86个百分点。存贷款利率上升步伐不一,这表明中国政府希望在减轻通货膨胀给家庭带来压力的同时防止银行体系资金外流,而不是切断企业的资金流。

    中国加息巧妙平衡利弊,并维护了市场稳定性,从短期看确实是一项漂亮举措。但这么做也有其弊端,比如贷款利率上升缓慢,实际升幅接近于零,这对于给经济降温并未起到太大作用。而银行维持较大的净息差则是以储户的损失为代价的。随着通货膨胀压力不断加剧,势必还会付出更大代价。不过就目前而言,中国央行已找到一种在不引发市场恐慌的情况下收紧货币政策的办法。

    □《华尔街日报》

    不排除进一步加息可能性

    中国3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肯定超过5%的各类分析,令市场对4月初将加息充满预期。中国央行果然如约宣布年内第2次升息。

    这也是中国央行去年10月以来的第4次升息。分析师们表示,此次升息仍是受通胀压力驱动;而4月还将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以对冲新增外汇占款而导致的流动性过剩。

    他们指出,此次加息完全符合预期,结合通胀压力较大的历史水平来看,市场普遍预计的1年期存款利率水平应该在3.5%之间比较合适。由于此次升息后1年期存款利率将达3.25%,从而意味着今年年内还有1次加息的可能。 

    “这几天(国家)统计局应该有3月份的初步统计数据,估计(CPI)破5%是肯定的了。我们的预计在5.3-5.6%左右。”光大银行宏观经济分析师盛宏清称。

    中国国家统计局定于4月15日召开1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公布1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及3月CPI等宏观经济数据。

    中国银行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则认为,这次加息基本符合预期。因为目前中国负利率程度还是挺大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考量因素。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夏斌此前表示,今年年内中国极有可能运用加息手段,使实际利率达到“正”水平。 

    对于此次加息对市场的影响,分析师们认为,由于属于预期之中,市场反应将不会太过悲观。 

    “此次升息,有点‘靴子落地’的感觉。不过存款准备金率未来仍有上升空间,还不敢太过乐观。

    据路透最新调查,在通胀压力并未有实质缓解的情况下,中国央行连续加息的进程很难宣告结束,预计今年中国还会再加息1次;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亦有望再上调3次,其中最早本月即会有1次。

    □路透社

    处理通胀立场中美截然不同

    ))中国央行将加息作为平抑经济过快增长的诸多手段之一,但目前的利率已过高。今年2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已突破1年来的新高——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的增幅。在过去1年,中国政府的紧缩政策激起了人们对政府压制经济增长的担心,但通胀和整体经济状况在干预中仍持续增长。

    ))CNN指出,中国多次上调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以此作为控制流动性的手段,但仍旧回避对人民币与其他货币的自由兑换。

    ))美国经济学家Paul Ballew认为,如果中国的紧缩进行得太慢,美国就不得不多加留意经济过热。

    ))中国对于通货膨胀的调控与美联储对美国通货膨胀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对长期通货膨胀的担忧不屑一顾,认为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提高仅仅是暂时现象。

    ))Paul Ballew认为,在过去的6个月,我们可以看到美联储和其他国家央行截然不同的表现。美联储执行了一种明显主和的政策,且让我们拭目以待,这是不是一项明智之举。

    □CNN

    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喂块肉

    加息的目的是缓解负利率,降低通胀预期。负利率使老百姓手中的钱不断缩水,直接影响民众对货币的信心及社会稳定。虽然加息是双刃剑,不可避免地对实体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但在目前实际负利率和通胀加剧情况下,持续加息是必须作出的选择。

    加息好比给货币老虎多喂块肉,让它乖乖趴在笼子里别出来横冲直撞,但喂饱了货币老虎,又不可避免饿瘦了实体经济。鉴于持续加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中国在加息的同时,可考虑增强汇率灵活性,让人民币稳步升值,以抵销大宗商品价格升幅。同时,应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以发挥资本市场“蓄水池”减低流动性的作用。

    □香港《文汇报》

 

加息能否对抗通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