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美国再次宣布退出《巴黎协定》,拜登政府时期美国设立的碳中和目标面临新的不确定性。在全球坐标上,相比诸多国家的碳中和目标随着领导人更替、政府更迭等而陷入混乱或逆转,中国的碳中和目标行稳致远,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锚定效应”,这一效应的价值在国际动荡时局中愈发凸显。中国自主迈向“双碳”目标具备显著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治理优势,展现出中国碳中和政策“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长远性、稳定性。总体上看,其主要治理优势在于党和国家领导人强有力的战略统领、全政府系统化且持续化的政策支持、统一的认知共同体、全社会共同参与等方面。正是这一系列中国落实“双碳”目标的治理优势,使中国气候治理引领者的角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也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底气。

  一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战略统领国家迈向“双碳”目标总体进程。在2020年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方向世界郑重宣布,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碳中和进程正式开启。此后,中国领导人在气候领导人峰会、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等重大国际场合多次阐释及不断深化中国碳中和目标,使中国成为全球气候治理和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引领者。在国内层面,中国领导人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等重要场合领导中国碳中和的重大部署和实践走向,多次强调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党和国家领导人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内在要求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战略统领国家碳中和的总体进程,从根本上塑造国家碳中和进程。

  二是系统性政策框架融汇国家“双碳”目标进程的多层次、多方面、多部门的治理力量。中共中央、国务院2021年10月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构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为中国全面的“双碳”目标共识和行动创造了良好基础。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指引国家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扎实推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此外,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科学技术部等为代表的国务院各部委积极为国家各方面、各领域设计碳中和政策规范与规则;以北京市、上海市等为代表的地方纷纷因地制宜制定地区的碳中和政策或规划。党和政府全面且密集的政策布局、政策支持,是国家各方面、各领域、各部门努力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政治推动力,也是推动形成国家“双碳”目标的政治合力。

  三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核心的认知共同体奠定了国家“双碳”目标的观念基础。政产学研为主体的共同认知是国家碳中和走向的理念基础。特别是以政治家、科学家、企业家等具有先进的气候治理理念和知识的专家所形成的认知共同体,通过提供具有专业性、权威性的科学知识,推动人民群众在气候、环境问题上认知及行动的绿色转型、共同演化。基于科学为核心的国家碳中和认知共同体的形成,是国家有效治理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前提。随着中国将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中国正在经历一场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

  四是企业、公众等各方共同参与为“双碳”目标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后《巴黎协定》时代,气候治理实践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行为变革,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以城市、企业等为代表的多方共商共建共享气候治理的主流化趋势。城市、企业、智库、社会组织等全社会各方正在共同参与、共同推动碳中和进程。例如,城市、企业纷纷提出碳中和目标、启动碳中和行动,成为国家绿色转型进程实践的先锋。智库、社会组织在推动碳中和的交流与合作、理念传播等方面发挥了引领作用。随着全社会各方共同推进国家“双碳”目标的趋势逐步增强、参与国家“双碳”的意愿和能力不断提升,中国正在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双碳”治理的新格局。全社会各方发挥各自优势以实际行动共同参与,为国家“双碳”目标提供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能。

  五是国家政治制度优势赋能“双碳”目标的治理效能。中国政治制度显著特征在于将国家战略目标转化为制度性承诺。中国通过专业化、制度化的意见吸纳机制,将各方面诉求转化为“双碳”治理方案。例如,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2025年全国两会上,两会代表从能源结构转型、碳市场与绿色金融、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绿色新质生产力、低碳国际合作与区域协同、社会零碳科普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全面的建议。政府工作报告为我国“十五五”期间的“双碳”目标落实工作指出了清晰的方向。中国政治制度优势在推动“双碳”目标中展现出独特的政治优势与治理效能,构建起全球气候治理的“中国范式”,使中国迈向碳中和之路超越西方政治周期波动带来的困境。

  此外,中国绿色外交为全球碳中和治理注入了稳定力量。中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绿色外交,以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凝聚国际社会共商共建共享全球碳中和进程,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中国自主实现“双碳”目标的治理优势不断凸显,形成了示范效应和外溢效应。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国家治理优势下,中国“双碳”目标各个主要力量的协同增效日益明显,各方面力量的共商共建、良性互动水平持续提升。展望未来,中国全政府全社会各主要力量各尽其能,以国家综合治理优势为引领,独树一帜推动国家全面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将务实、有效推进中国高水平迈向碳中和目标。

  (作者汪万发是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讲师;张彦著是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高级项目主管、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袁野 王梓

来源:青年参考

2025年04月04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