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二维码在广袤的印度随处可见。它被贴在路边理发师身旁的某棵树上,在织布工出售的刺绣旁,或者从小吃车上一堆刚烤好的花生里冒出来。孟买街头一名卖艺者在进行机器人表演前,把它放在捐赠罐上。你说自己没有现金的时候,德里的乞丐会把二维码递进你的车窗。
现在,印度人也尝到了移动支付的甜头。美国《纽约时报》报道称,这些二维码将数以亿计的印度人连接到即时支付系统中,彻底改变了印度商业。
每个月都有数十亿笔移动应用程序交易通过印度本土的数字网络进行。移动支付使商业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移动支付系统是印度总理莫迪倡导的“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支柱之一。除了使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它还扩大了印度政府征税的范围。
“借助这一网络,印度以空前的规模展示了技术创新如何对发展中国家产生飞跃式的影响、刺激经济增长。”印度《印度时报》称,印度将本国的移动支付模式视为典范,试图向全世界输出。
“我们的数字支付生态系统已发展成一种免费的公共产品。”2月24日,莫迪在印度举行的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印度的治理、金融包容性和生活舒适度。”
印度官员将数字基础设施描述为一套由政府铺设的“轨道”,在此基础上可以低成本地进行创新。它的核心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旨在为每名印度公民提供名为“阿德哈尔”的独特身份识别码。《纽约时报》称,这项倡议始于2009年,由印度前总理辛格领导。
目前,印度已发放超过13亿个“阿德哈尔”,约99%的成年人持有此码。
“阿德哈尔”简化了创建银行账户的流程,而这是移动支付(印度称为“统一支付接口”,简称UPI)的基础。该平台由印度央行发起,由一家非营利组织运营,将数百家银行和数十个移动支付应用程序整合在一起,让消费者实现“一码走天下”,不收取任何服务费。
负责监管该平台的印度国家支付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迪利普·阿斯贝说,仅在今年1月,在UPI上就进行了约80亿笔交易,总额近2000亿美元。
《印度时报》称,印度移动支付去年的交易额远远超过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印度内阁部长阿什维尼·瓦什瑙在今年1月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说,在印度,“把这4者加起来,再乘以4,都还不止。”
阿斯贝表示,该系统发展迅速,目前有近3亿个人用户和5000万商户使用。近50%的交易被归类为小型或微型支付:10美分买一杯奶茶,2美元买一袋新鲜蔬菜。在长期以现金为主导的印度经济中,这堪称巨变。
促使印度人从现金转向数字支付的一大动力,是莫迪在2016年实施的“废钞令”。一夜之间,大面额纸币退出流通,这冲击了不少依赖小额现金交易的印度小微企业。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们对数字基础设施的依赖加深,因为政府用“阿德哈尔”管理疫苗接种、提供财政补贴。
在印度的大街小巷,人们对移动支付的热情高涨。北方邦北部的两家乡村商店里,使用移动支付的日销售额约占总额的10%;在德里繁忙的市场里,这个数字达到四分之一甚至一半。即使是尚未赶上移动支付浪潮的从业者,比如喀拉拉邦的渔民,也享受到了“阿德哈尔”、银行账户和手机应用程序的便利。
在数字支付站稳脚跟的市场中,新用户的兴奋之情显而易见。应用程序公司卖力推广二维码,年轻人帮助父母学习如何使用,邻近的商家互相帮助。德里中心市场上的鞋匠和冰激凌小贩如果没有自己的二维码,会从隔壁商铺借用。
应用程序公司提供的小语音盒成了小吃摊和茶摊的固定设备。摊主们太忙了,没法在每笔交易后查看手机收款信息,于是,机器语音在二维码交易后响起,播报收款金额。《纽约时报》称,这有助于消除习惯现金交易的商人对新技术的不信任。
“我以前更喜欢现金。”德里的司机拉杰什·斯利瓦斯特瓦说,“但在疫情期间,我发现了这样做(使用移动支付)的好处。”
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前,斯利瓦斯特瓦就在他的车里贴上了二维码,但只有四分之一的乘客扫码支付。2020年当地因疫情封控前,一笔高额电费和两笔还贷耗尽了这家人手头的现金。
斯利瓦斯特瓦不敢去银行取钱,眼见有断炊之虞,他把正在念大学的女儿叫回家。
“她查了余额,然后说:‘爸爸,账上还有4.5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812元)!’”斯利瓦斯特瓦笑了起来,“我喜欢二维码!”
责任编辑:王梓
综合编译 袁野